陈、曾两家离得近,送嫁妆、迎亲这些耗费时间不多,两边很快都开席了。
两家虽然是亲戚,但是交际圈子并不怎么重合——曾家来往多的是一些读书人家,陈家的则是生意伙伴,故而两家都办的热热闹闹。
不过等到热闹散去,曾小莲还是没忍住在屋子里又大哭了一场:“倒不如依了青杏,不嫁人,就在家里呆着,咱们一家人一直在一起多好。”
“......”陈三郎腹诽,闺女嫁人了,你哭一场就算了,要是真不嫁人,怕你要天天哭了,“咱们不是都安排好了,等过几天,就让青杏搬到书院那边去,咱们也搬过去,大家不就又在一起了?”
“这怎么一样?”曾小莲慢慢收了声,“以前在家里,青杏就是孩子,有咱们给撑着天,以后就要她自己来了,呜呜,也不知道她适应得了不。”
说到这个,陈三郎也叹气了,“咱们多帮衬吧。”
曾小莲的担忧,倒是跟青杏的感慨重合了。
成家立业,青杏以前对这个词体会不算太深——毕竟现代社会,大多都是毕业便投入社会工作,等到工作稳定了再考虑结婚的事,她一直觉得这个词该反着说。
但是嫁人后,她立刻悟了,成家了,以后她就要开始担当以前爹娘的角色了,她手里的钱,也不再只是自己的“零花钱”,要从一个家出发来统筹了。
再想想李远的志向,青杏更觉自己责任重——她得养好一个家,不能以后让李远剥削百姓来让自家过好日子不是?!
过日子、买房子、养孩子,三座大山一压,青杏顿觉人生不易——果真是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啊!
带着“包养”李远,成就一个绝世清廉好官的想法,青杏回门的时候,听陈三郎说起她那个新生意时,犹豫三秒后表示:“这个生意投入太大了,我觉得我们要慎重考虑。要不还是做点简单的生意吧,不求大富大贵,只求细水长流。”
“这嫁人了就是不一样,知道精打细算了。”陈三郎哈哈大笑起来:“前面你提起来,都是说这生意前途有多好,说到钱,就是咱家不差钱,哈哈哈哈,现在自己当家了,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了吧。”
青杏被打趣了也不恼,反倒是被陈三郎的话启发了新思路:“对啊,爹,你又不差钱!马上字糖卖起来,怕是要日进斗金啊!我看这生意适合你,不然这样,到时候我投点钱,帮你分担一下压力,当然,我嘛肯定比不上爹你,钱不多,但是我要求也不多,要是生意做起来了,给我一成分红,或者半成分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