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衿在翰林院除了需要修撰史书外,还会有专门的人负责给她们讲学,毕竟进士身份入翰林院,尤其是前三甲,她们都是未来的“储相”人选,需要好生培养。
在这些方面,秦子衿与赵叙白听得较为认真,单于燕则有些敷衍,毕竟她志不在此,单于燕心中一直想着参军的事情,哪怕她已入了翰林院,心中却还是有这方面的抱负。
只不过女尊国常年并没有什么战争,现任国主也崇尚和平,若是有摩擦也多是以议和为主。
兵权一直掌握在沈将军的手中,这些年来虽是与邻国有些小摩擦,但大体上倒也算相安无事,至少在沈将军呈上的军报上是这么汇报的。
国家养兵花费颇多,既然边境大体相安无事,如今的军需对于每年的国库已是一笔较大的开销,更不要提再征新的兵了。
这也是单于燕最后不得不参加科举的原因。
秦子衿在与赵叙白闲聊时,有提过武举的可能性,却被赵叙白直接否定了。
“兵权在姓沈的手上一日,便没有实行武举的可能。若是选出个什么军事奇才,那这岂不是威胁了姓沈的地位,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秦子衿心知赵叙白说的有理,这个提议后面便没有再提过。
一样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物,要让国主信服,是需要时间也是需要契机的。
如今显然是没有一个上好的契机。
这段时间看似没有旁的大事发生,实则暗流涌动。
据说沈将军已经不再为沈卿清求情,好像是彻底放弃了这个女儿,此举令国主很是满意,觉得沈将军终究是识大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