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现在我只想快点把这些都学会,回去试着能不能给我们公社提高作物收成。”张静照着笔记奋笔疾书的在抄写,嘴里还能一心两用的聊天。

“能的。”江明彤轻轻应声,这是她们来这里学习的目的,也是追求。

“我打听过农场的情况了,没来的时候就猜想那里的农场肯定很好,不是我们普通公社底下大队能比的。”张静揉一揉手,继续,“听完后只觉得我当初还是想的不够。”

“有多好,你说说,让我们也听听。”

“据说那里种的东西,亩产量都比我们的要多,少的增加两三成,多的三四成。而且那里的品种很多,有的说不定我们公社都没种过没见过。”

“这么多?”柳爱芳也惊讶了,难怪都说农科所下面的农场好。

“应该除去种子好,种植方法好外,还有用的化肥足够的原因吧。”江明彤猜测,全省的化肥少哪里的都不能少农科所的。

“没错,就是小彤说的那样。每年化肥厂的生产指标很大一部分就是农科所底下农场的。”

“真好。”想起江老爷子以前每年都要为肥不够而忧愁的吃不下饭,江明彤不由得也开始羡慕起农科所的农场,什么都不缺不用担心,只需要照着标准种地就好。

“难怪。”柳爱芳停下笔,情绪有些复杂,“我听我们那里的知青说,家里有关系都会给分配到农场去,那里的日子好过。”

“努力些,希望每个大队都能过上不愁吃喝的日子。”江明彤即使在最困难的那几年也没有缺吃喝,有个空间她可能永远不会被饿死。但是那几年她听说过的由缺粮引起的悲剧也不少。

就算是现在,就算是周围大队看起来已经很富裕的红旗大队,依旧有很多人不能每顿吃饱,有七八分饱是很好。

还有的人家劳动力少,吃的人多,每月过的都捉襟见肘,晚上饿了只能起来混个水饱。

遑论像张家沟那样穷的大队,日子更是艰难。很多事实就不能去多想,多想现在她也是有心而无力,只能白白难受。

还是江老爷子厉害,不仅让大队增产,还有果树、红旗大队合作社、利用草塘边的湿地种荸荠,这些都为大队队员提升了生活条件,即使这些都不是由他直接想出来的,但却是用心去试验最终做出决定的,名副其实是一位优秀的大队长。

想多了,江明彤就又想到红旗大队里有的两个池塘,一个很大,少说占了十来亩面积,近几年在江老爷子的带领下,也在里面有了些鱼。还有个就很小,大概就两三百平方米,养鱼都只能养几十条上百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