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当时村里的人都觉得杨卫国是疯了,哪怕觉得一个人孤单,想/要/收养/孩子,那也得是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抱过来养着,这样才能养得熟。

而周幸川领回来时都十多岁了,早就是董事的年纪。

而且周幸川有名有姓,但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杨卫国也从不解释,村子里的人渐渐也就编排起了各种闲话。

四年前,也就是杨晚月回来的前一年,杨卫国因病去世。

当时杨家就剩下周幸川一个人,一个半大的孩子,本来日子过得就苦,没想到后来又意外收养了周暖和周俊逸。

听宋老太说,当时八岁的周暖牵着才只有两岁的周俊逸来小杨家大队要饭,这年头自家人都吃不饱,怎么会给叫花子粮食。

宋老太虽有心帮忙,但杨永兴那样子,她连自己都顾不上,也没粮食给要饭的姐弟俩。

周暖在村里转了一遍,没要到一粒粮食,走到最后一家时,她心里就已经绝望了。

却没想到,门敲开,就遇到了周幸川。

也是姐弟俩幸运,遇上了好人,周幸川二话没说,就收养了两个孩子,供他们吃喝,还给他俩取名,暖暖和俊逸。

宋老太叹了口气:“当时杨卫国收养周幸川时,杨建设就不同意,但卫国是个退役军人,杨建设到底还是有所顾忌,也就妥协了,后来周幸川要收养这两个小孩时,杨建设就放了话出来,说两个孩子不是小杨家大队的队员,就算是以后在队里干活也不能拿工分,周幸川那孩子厚道,眼都没眨,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杨晚月默然片刻,难怪周幸川要趁着空闲的时间不停的去公社找活儿干,一个人的工分,三个人吃确实是不够的。

宋老太继续道:“其实两个孩子才能赚走多少工分,分走的粮食才有多少,毕竟是两条人命,重活干不了也能干点轻省的活儿,杨建设无非就是欺负人家罢了,你看看那些知青,刚来的时候个个娇气的很,不干活不也照样得分走不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