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筝在爆炸案中像救世主一样的姿态出现,所以那名摄影师能带着她搜集到的信息公诸于众。

卫斯理盯着桌面出神,他的桌前摆上了一杯香浓可口的咖啡,咖啡上的拉花像一个漩涡一样将他席卷进去。

“或许。”明筝轻轻出声 :“电影的侧重点应该放在伤害上面。”

她的声音轻缓,带着镇定人心的力量,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或许这个故事可以是这样的,一位摄影师带着照相机去那些被战争波及到的地方,她在那里看到了爆炸中被母亲护在身下的女儿,看到了七旬老人送往唯一的独子去战场,看到了在战争中苟延残喘还努力活着的人,她将这些全部记录成册,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发布了出来。”

“那她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卫斯理猛地抬头望向她,激动地问 :“这样做?她的目的是什么?”

“唔……”明筝想了想,她其实并没有思绪,她不是编剧,讲的故事都是她自己从那个电影雏形中感受到的、另一种轻松一点的表达 :“或许是因为她有一位参加了战争的丈夫?她的丈夫在战争中失去了很宝贵的东西,于是她萌生了这个念头。”

在明筝看来,观众是具备思考能力的,他们不需要你将所有残酷血腥一一展现在他们面前。

你所要传达的是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那就表达出这一点就够了。

卫斯理手指习惯性地在桌子上敲打,他脑海中不断盘旋着明筝的话。

他一遍遍回忆升起这个念头的初衷,忽然想到。

人是拥有共情能力的,战争会让人痛苦,是因为它毁掉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毁掉的是那份感情。

而在爆炸案中,他除了看到生命的无常,还看到了感情的伟大。

在那名母亲苦苦哀求恐怖分子时,在明筝主动站出来代替她们时。

是啊,这些也是他的灵感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