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扬起一张汗涔涔的小脸,告诉大哥,他未来不想做将军,他想做个医者,悬壶济世。
年轻的少将军许是被弟弟脸上的向往打动,折回屋内同父亲说了此事。
祁铭之记得,当日晚饭之后,父亲和母亲留下他许久,也是第一次郑重问了他的意愿。
最后父母同他约定,医术可学,未来也可做个行世的医者,但唯有一条:武功不可废。
倔强固执的父亲,第一次在这种事上让步,与严格对待长子不同,他对待次子到底是要宽厚一些。
当时恰逢文老先生为父亲所救,暂居府上,戚时玖便近水楼台先得月,拜了文老先生为师。
再然后,文老先生游历各方,他便跟着一起在外飘了几年。
身为嫡次子,他不像大哥那样肩负家族使命。
十九那时知道了,他拥有这份自由,就像他的名字一样。
生于七月十九,名为戚时玖。
这份愿他自在成长的期许,早就在他诞生的时候就许给了他。
后来的祁铭之想,若是这份自由要这般来偿,他宁可不要。
一切的变故都在十二岁那年。
平熙二十八年,他于生辰那日归家,阖府欢喜。
母亲张罗着全家,又亲自下厨给他煮了长寿面,揉着他的小脸心疼地说瘦了。
哥哥当时已任长明军前锋将军,在外还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