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沈景城带着一行人几乎天天奔波于河边与县衙,可能是人人都穷的叮当响,鸡飞狗跳的事情也少,沈景城白天奔波于河边,晚上回来处理公文,竟也还能游刃有余。
沿河奔波十来天,沈景城从两人身上学到了不少关于治理河道的学问,最终几人好一番探讨后,才决定;把堤坝往后挪一里地,这样河道宽一些,转弯的地方可以缓和一点,一旦来了大水,堤坝承受冲击的范围和力度都能减小很多,唯一的缺点就是堤坝更长了,可能需要更多的人力来修建维护堤坝。
而且就算是把堤坝往后挪了,这地方还是很危险,这拐弯的地方最好还是用石头来修建才比较保险。
顾锦听到几人最后商量出来的方案直抽气,这一段主要承受洪水冲击的拐弯处可足足有一二里那么长,这么多的石头,得多少银子啊?
但没有办法,像这样的急转弯,如果想要堤坝能承受住洪水的冲击,目前来说用石头是最好的办法。
夜里沈景城和顾锦说着这些直叹气。
余河县是平原,管辖区域里别说是石头山,就是土坡都少见,县里本来就没银子,就地取土建堤坝,最多不过是冬天的时候多分一些徭役,让人们多出些力,多干些活而已。
但如果要用石头的话,他上哪去弄那么多石头?县里又哪里有那么多银子买石头?
何冬至和袁树林也知道这事很难,又连夜翻阅了很多书籍,探讨了又探讨之后,最终制定出的方案,是迎接水面的地方用石头与三合土粘合,主体则就地取土牢牢夯实,这样的话,只要维护好了也能承受的住洪水的冲击与压力,但前提是,不能偷工减料,否则就是千里之堤毁于一旦。
但就算是这样,也还是需要不少石头,对于如今的余河县财政来说那就是蚂蚁憾大树,痴人说梦。
“要不,咱们再买座石头山吧?”
夜晚,沈景城和顾锦商量着:“我们在这里还不知道要呆多少年,总不能因为县里一直没有银子,就一直提心吊胆的被洪水淹吧?咱们买了山,开采出来的石头,就只加上雇工的工钱和买山的银子运到县里,权当是县里买我们的石头,到时候县里账上有了银子,我们就先扣下我们的银子,只是几年内这银子怕是都收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