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再多的功夫解释都徒劳无益,江婉干脆也懒得再说,还不如顺其自然,等着事实胜于雄辩。
李延睿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开了头便当真认真筹备起学堂的建设来。
不能说他初次的计划有多出彩,但从临江县一路回到小柳树村时,整个学堂的雏形都已全部构建在了李延睿的脑子里。
大到房屋规模朝向,小到课桌、板凳,书本;以及授课先生和课程开设,全都事无巨细的规划得明明白白。
看来李延睿是真的暂时放下了书院的事。
江婉到此时才如释重负。
“娘……二弟。”早在村口迎接江婉的江梅看到李延睿跟着回来有些吃惊,不过她将情绪隐藏得很好,“相公说娘今日也该回来了,果真没有猜错。”
“是啊,红薯粉作坊里进度如何?去府城的事再等不得了,学堂的事我怕是忙不过来,就叫你二弟回来帮帮手。”
虽然看上去李延睿已经放下了,但是江婉仍然不希望短时间内他退学的事被人议论纷纷,此时就与江梅统一了口风。
“那可不!办学堂这么大的事儿,也就咱家二弟有本事了,村里人大字不识几个的,谁办得了啊?”江梅本就是大大咧咧的性子,听江婉这么一解释,连丝毫怀疑都没有。
李延睿领了学堂的事自去忙,江婉跟江梅来到了作坊里。
这几天都是难得的晴天,还未进作坊,远远的便见到成排成排晾晒着的红薯粉,场面十分壮观。
作坊建造的时候感觉地方挺大的,可等茶叶区、香皂区划定清楚,现在又增加了一个红薯粉的项目后,便显得有些拥挤了。
好在此时秋茶的炒制已经完成,香皂区大半的场地都是产品干燥成型,人手并不需太多,只留一个红薯粉作坊人来人往忙得热火朝天。
来往于小河边与作坊之间本没有路,但现在走的人多,早已被踩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四里八乡的地瓜全在这里汇集,每天来做工的、来卖地瓜的,来来往往,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再恢复不到往日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