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我叫张文海,曾经与楚兄一同在启山书院学习过,只不过楚兄入学半月,就转到县学去了。”张文海解释道。

启山书院?楚辞想了想,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原主十二岁那年,村里的夫子已经再无东西可以教他了,于是便写了一封推荐信给他的老朋友,让原主上启山书院求学。

原主去了那里之后,便迅速地追上了进度,表现十分出类拔萃。县学的一位夫子偶尔听说了他,就私下和楚辞接触,考较了他的学问之后,说可以让他免费上县学。

启山书院一个月要交二两银子学费,县学则更甚,一个月需要五两。免费二字对家境不太好的原主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于是在读了半个多月之后,原主就去了县学。

为此,村里的老夫子有些看不上原主,对他也就冷淡了。

“原来是张兄,恕小生眼拙,一时没有认出来,还请见谅。”

“楚兄哪里的话,你学识渊博,是我等的榜样才是。”张文海下了车,看样子想要和楚辞多聊一会。

楚辞无法,只得抱着手上的纸和他站在路边说话。

这张文海先是感慨了一番楚辞时运不济,而后又安慰他有才识的人总有出头的一日,希望他不要气馁,再接再厉。说着说着,又说自己天性愚钝,考了这么久的科举竟然还没考中秀才,不比楚辞十四岁稚龄考上秀才,那何其风光。

楚辞耐心地听着他的话,渐渐懂了他的意思,这家伙是觉得自己很聪明,想要从他口中得到一些考秀才的诀窍。

想清楚这件事之后,楚辞知道,赚钱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