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武举之争

杨洪出自犍为武阳十分有名的大族,加上为官多年,人脉极广,因此到关府庆贺杨洪嫁女的蜀中大臣极多。加上关氏兄弟这几年在成都积累的人缘,今日的婚礼比关索当日更为热闹,宾客络绎不绝。

说起来,杨洪为人心地清亮,廉洁为公,且对季汉忠心耿耿,对关家来说确实是个联姻的好对象。而杨洪又十分欣赏关氏兄弟少年有为,当初也十分乐意将女儿嫁给关平。今日大喜,杨洪除了以长辈的身份祝福关平外,也不忘勉励关氏兄弟。

喜庆的日子,大部分人都是面带笑容,心情愉悦,但也有不少人对关家现在的处境暗暗泛起酸水。

本以为关羽死后,关家会一蹶不振,未曾想关羽的三个儿子竟如此了得,不仅备受朝廷器重,如今还能和杨洪皆为亲家。

想来再过十几年,关氏兄弟没准会成为季汉的栋梁之才,这对益州一些本土世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看到在主桌上和杨洪相谈甚欢的关索,很多人都清楚他才是关家复兴的关键,个别心里不平衡的,来日甚至想找机会,杀杀关索的威风。

话说回来,不仅关府喜事连连,季汉在这个秋天也迎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荆州在马良等太守官员的努力下,第一年的收成十分不错,已经基本可以保证下一年的自给自足,这无疑减轻了益州的负担。

而且随着南中的平定和越雋道路的打通,许多珍惜物资也不断运往成都。诸葛亮让糜竺继续负责整合商队,尽可能地将蜀中的特产卖往魏吴两国,换取钱粮。

季汉的经济和民生都开始复苏,国库也不断充实,内忧外患都先后得到了解决,诸葛亮见时机成熟,便觉得是时候采纳关索的建议。

这日早朝,在处理完几件简单的事情后,诸葛亮见再无要紧事后,便向刘禅进谏道:“陛下,眼下国中太平,人心安定,臣以为可在成都兴办武举,为国家择选将才,以备日后北伐!”

“何谓武举?”不仅刘禅大为不解,绝大部分的文武官员也是第一次听到“武举”这个词。

唯有关索的内心满怀期待,既是诸葛亮开口,武举的兴办定是十拿九稳。

“所谓武举,乃是为武人所设立。”诸葛亮在朝堂上徐徐解释道,“臣想来成都多有精通武艺兵法之富贵郎君,乃至平民百姓。朝廷可广招人员,为其设立比试,并以成绩选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