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到众将士如此体谅关索,仍在襄阳的李严好生不是滋味。自战事结束后,除了他的私人部曲外,襄阳将士几乎无人不称赞关索力挽狂澜,大败魏军。李严这个镇南将军,更显得毫无威望可言。
虽然李严与关索,乃至其余诸将已经将此役经过写成奏章书信,上报朝廷与诸葛亮,但襄阳距离成都与天水路途遥远,信使短时间内无法送到。故而李严现在还只能留在襄阳,等候诏书下达。
只是一想到关索战功赫赫,人缘极好,李严便觉得自己在这次裁决中,无法占到什么便宜,心情便更加郁闷,甚至觉得在季汉都待不下去了。
“想我李正方身为先帝重臣,今日反不如一黄口小儿受到尊重!”
这一日,李严请冯习一同讨论伤兵康复情况。而冯习在来的路上,恰巧看到关索亲自巡视蛮军营寨,抚慰伤兵并详细统计,便忍不住感慨道:“纵是兄弟病重,征西将军也不敢因私废公,真不负朝廷信任!”
“此乃为将者应尽之责,何足道哉!”李严当下气得一拍案几,起身离去,留下了一脸尴尬的冯习。
见不得人人都说关索好话,李严干脆带着数名亲兵,来到襄阳城东跑马散心,转眼便来到汉水河畔。就在这时,不远处的几个巡哨士卒似乎在盘问什么人。
“莫非又有百姓南迁?”李严下意识地暗自思忖。
自汉军当年重夺襄阳后,汉水以北的南阳郡便偶有百姓偷渡汉水,投奔季汉,就算司马懿也没有能力封禁整条汉水,唯有竭力控制。尤其是襄阳以西的山都县,近年来已有百余户百姓渡水投奔,诸葛亮便重新设立山都县长等一系列官员,保证民生,并让襄阳太守多多照应。
只是能直接穿过魏军防线,偷渡到襄阳的,只怕没这么简单。想到这里,李严便带着亲兵策马上前,很快见到一名三旬有余,皮肤黝黑的壮硕男子,肩上挎着一个包袱,在他的身旁还有一名十三四岁的束发男孩,这二人皆穿着粗布衣裤,看起来倒是寻常百姓。
“这二人莫非是父子?”李严不由得大感好奇,若是魏军细作,怎么还会带小孩前来呢……
过了三日,关兴的病情依旧没有一丝好转的迹象,反而针灸汤药逐渐无效,甚至关兴本人也许久未曾清醒,饭菜完全咽不下去。关索急得无计可施,只能让军士煮点稀粥,努力喂关兴吃点东西。
“难道三弟命该如此吗……”看到关兴面色惨白、日渐消瘦,关索越发绝望。若是关兴不幸病故,他该怎么向胡氏与关平交代……
就在这时,一名蛮兵忽然在账外小心地开口道:“启禀关将军,镇南将军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