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他任香河县知县六年,虽没为百姓做下什么大事, 但他自认为也从未薄待过百姓,如今就要离开这片待了六年的土地,他一时竟有些不舍, 对着城门的方向和百姓分别拱手一礼。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王知县心想。而后在一众百姓的挥手作别中上了马车,车轱辘一转,离开了香河县。

接替王知县职位的是一位廖姓官员。廖知县二十岁出头, 据说是朝中某位权贵的儿子, 进士出身, 本来可以在京中谋个好前程,可人偏偏想要从基层开始做起。家里人又不想他离开身边太远,正好香河县知县的职位有空缺,便托关系将人安插了过来。

别看这廖知县年纪轻轻,浑身可是满满的干劲儿。因着香河县去年遭过洪水,廖知县上任之后格外关注民生。

时下正值春耕时节,廖知县挪用库房的库银选购了一大批农作物种子,将其发放给去年洪水中农田遭受破坏的庄户人家,要其赶着春忙时候种植下去。

庄户人家得了种子,对这位新上任的年轻县官千恩万谢,赶忙春播去了。

寻常百姓每日里关注最多的是眼前的温饱,对于县里换了哪个县官其实并不大上心,通常听一耳朵就过去了。

在他们眼里,官只有两种,即好官和坏官,只要在位者不欺压他们,他们便认为其是个好官。

而与庄户人家对应的商户则不这么认为。商人倒卖生意,经常需要各种手续,这就免不了要去和官府打交道。

新任的县官人品如何,收礼是喜现银还是贵重物品,办事效率高么低,这些都需要商人提前打听清楚,将来到县衙有求于人时,也好根据其喜好对症下药。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位新任的县官柴盐不进,只要他们所求合理,新任县官都会给他们批下来,拒绝收受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