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晋平公听罢,恍然大悟,从此开始了晚年求学之路。

“学生们!”郑夫子看着底下一众人,郑重其事,“晋平公七十炳烛而好学,诸位如日出之阳,又有何理由不珍惜当下。只是读书需先做人,做一个尊重他人之人。”

“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他人好的地方,他人不好的地方,我们有之则改,无之加勉。”

“老者,智也。他们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你们应该多向人请教学习,怎可背地里妄论人非。每个人都有年老的一天,诸位将心比心,若是将来某日你们也因年老而被人嘲弄,你们是否还会如今日一般,口无遮拦,心存确幸。”

郑夫子的一番话让在座者羞愧难当,他们中有的已经开始反思,有的却浑然不觉。坐在前排靠窗位置的陈秋石更是腹诽:“跟他学什么,好色之徒,老婆娶一个死一个,谁沾谁倒霉。”

作为当事人的蒙真什么也没说,坐在下面静静听夫子讲课。

时间过的总是很快,下午课罢,蒙真在学里写完郑夫子布置的课业,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接下来一连五六日,学里一切如常,学生们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对蒙真看个不停,新奇劲儿一过,又恢复了往日的死水一潭。

大家基本都在安安静静温习自己的功课,唯独陈秋石,时不时来找蒙真麻烦。蒙真念他年小,自己是长辈,不与他计较。

可那人得寸进尺,越来越过分,直到这一日,忍无可忍……

事因还得从一本书说起。

书院一旬休一日,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为休沐日。

这日恰逢四月十四,下午课罢,学生们伸伸懒腰,起身准备家去。

就在这时,突然一声:“咦,我的《中庸》书怎么不见了?”

却是陈秋石在说话。

陈秋石转头问身后的许嘉兴:“嘉兴,你看见我的书了吗?”

许嘉兴正埋头收拾书具,闻言抬头道:“没看见,你问问其他人。”说罢,继续埋头整理手里的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