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桌上觥筹交错,大家说说笑笑,推杯换盏间喝了个来回。
这喝酒嘛,喝的就是个气氛,人多话多,这气氛自然就起来了。
这才喝了没几口,有人嘴巴又闲不住了,与其中一个身穿褐色衣服的年老者道:“刘兄,听说令郎也考中了秀才,什么时候大家也去你家讨杯酒吃?”
刘老爷笑道:“该的该的,就这几日吧,到时大家都来,只是敝府比不得人蒙府,大伙儿不要嫌弃才是。”
“嗐!不过是口酒水,哪里讲究什么门第,令郎年轻有为,年纪轻轻就得了秀才,前途无量,我们这会儿不去踩你家家门,以后怕是想踩却高攀不起。”
刘老爷摆手笑道:“哪里话,敝门永远为诸位大开,诸位什么时候来都可以,刘某必亲自洒扫庭院,恭迎诸位。”
这话说的太过客气,桌上的人亦客气回了几句,其中有一人又道:“我记得先前老刘与老邓有约,老刘家的儿子将来若考中举人,老邓将他的宝贝闺女嫁过去,正好今日大家都在场,不妨做个媒证,刘家子中举之日便是邓家女嫁人之时。”
“好好好……”立马有人附和,却被邓愚明一声打断,“诸位的嘴很闲吗,这么多好吃的饭菜都不够塞!”
他这么一说基本是否定了先前的约定,不过先前也只是随口一说,谁还真就当真了,邓愚明如是想。
刘老爷也想,哼,这姓邓的依旧是看不上他们,若真有那么一日,他儿考中举人,姓邓的他高攀不起。
参加宴席的人很多,几句话很快就湮没在人潮声中。蒙真没与邓愚明他们坐一起,他与郑夫子以及学里的学生坐一块儿。
既是与学里的人一起,那桌席上所讨论的当然也是关于读书上的事。
学里参加这次院试的有十七个学生,考过的只有四个,分别是:蒙真、邓博文、薛明期,以及另外一个冯姓同窗。
郑夫子对这四人说,青山书院只收秀才往下的学生,他们考中秀才,往后便不能在青山书院读书了,应该去县学府学去读,大家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
但是不管在哪里读书,有一点一定要谨记,读书先做人,学问做的再好,若是人心不正,读再多书又有何用。
他的话如一剂良方,学生们受益匪浅,纷纷起身作揖:“谢老师教怀,学生谨记心里。”
郑夫子看着他们,欲言又止,只手一抬,要他们坐。该说的课堂上已说过,剩下的要他们亲身体会才能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