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一通,奔向主题,“我想要一个车主的资料,越详细越好……您说的哪里话?我对有夫之妇不感兴趣……我对有妇之夫也不感兴趣!”
不消几分钟,一份完整的投保人资料便传真到他手上。
对方很够意思,不仅帮忙找出了车辆投保人信息,还接着查到了同一投保人办理的其他业务。其中除了含有自己的人身保险以外,还包括一份重大疾病险,被保人徐明浩,六岁。
“投保人吴紫琳,女性,今年三十二岁。徐明浩是她的儿子,在中山幼儿园上大班,这份保险就是和幼儿园签的合作单,给园中所有学生统一投保。”
值得一提的是,吴紫琳这个名字恰好还在傅家控股的某个房地产公司最新的屋主信息系统里出现过。三年前,她在广州城郊的高级功能区买入了一间一百平出头的小型店面。
整个功能区设计得华而不实,完全是满足上流人士的额外需求而建,购买门槛自然也水涨船高。房产也好,店面也好,都不单是拿得出钱就能买到的。
能够在此置办房产的人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多少与政界得搭上一点点边儿。
正因此,房地产集团经理人对每一位买主都留有深刻的印象。
“店面的房地产权共有人徐蒙,和吴女士一起经过……介绍买下的这间店铺。”经理低声说了一个人名,紧跟着把声音压得更低,解释道,“y大党委书记,当年还是学校一把手,去年外调到西南了。”
傅百城对背景人物的背景故事不感兴趣。
明里外调,暗中左迁,体系里再正常不过的浮沉罢了。
他的关注点聚焦在该聚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