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页

春光缭绕的下午,吴王高樟来到老师李年的府中。

李年要亲手沏茶,高樟连连止住了他:“学生岂敢,让我来吧。”

李年含笑,将茶壶递给了他。

李年看着高樟,明白这个身份极高的学生的来意。高樟十分敬仰李年的学问,因为敬重李年,打听到李年有一个嫡女养在南琅琊郡,于是话里话外透出意思,想要娶她做个侧妃。

李年虽然疼惜女儿,不愿女儿做人的妾室,可是高樟不一样,他是郑皇后独生的儿子,是嫡子,是长子,极有可能登上大位。

做未来皇帝的妾,与做寻常人的妾,自然是不同的。

因此李年都有些犹豫。

而自高樟透出这点意思后,燕王高桓大约是蛮横惯了,在这件事上也要同兄弟争一争,他竟然求到了徐贵妃那里,说想要娶李年的小女儿。

于是李年不得不让王氏带上李桑桑北上长安。

一家有女百家求,这是好事情,李年却高兴不起来,郑皇后和徐贵妃,这两人他谁也得罪不起。

想到还在半路上的女儿,他不由得忧心忡忡。

高樟似乎看出了李年的为难,没有挑明他求娶的心思,他只是慢慢地和李年品着茶。

嫁娶之事,自然是要心甘情愿的,他不是急色的人,总有耐心慢慢等。

府衙深处的一处暗室,高桓在见人。

南琅琊郡位于升州,升州知州远赴长安述职,他在升州的任职到期,如今正留在长安等待着新的任命,他没有在外面左右交际,而是在这暗室中和高桓交谈。

升州知州在高桓面前很是谨慎谦逊:“回殿下,南朝余孽行踪诡异,多年龟缩不出,臣这里实在无能为力。”

高桓皱眉,他压抑住烦躁的情绪:“不是告诉过你们,从李丛那里下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