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两人坐了一会,甄氏问道:“福晋如何了?”

荣欣正揪着一团棉花玩,听了问话故作轻松的说道:“就这两天了,后头的事有着佟氏安排,反正不是第一次,定能妥当。”

甄氏停了手里的动作,赌气的把针线扔到一边的针线盒中,连着眼镜也摘了:“个不中用的,当时挑的时候不是说八字和吗?不是说命硬着呢吗?就硬到这才过府多久,两年都不到。白马寺的老和尚也是糊弄我,非把那秃驴的钵盂给他砸了。”

荣欣看着甄氏的样子噗嗤笑了:“您就省省吧,我也是纳了闷了怎么就这么巧了呢?这回估计又是风言风语一堆。”

甄嬷嬷上前收拾了炕上的东西,丫头把炕桌摆上,端来热茶和点心放上。荣欣就挪到炕上仰着。甄氏冲着地上的丫头挥挥手,丫头们会意都自己退了出去,屋里只留甄嬷嬷一人伺候。

甄氏看着荣欣不紧不慢的样子着急道:“你怎么一点都不上心,这事可大可小。端看万岁怎么看,你别在我这里偎着,去乾清宫给你皇阿玛请个安。探探口风。”

荣欣拿了块板栗糕咬了一口哼笑道:“有什么好探口风的,他想你死,莫须有的罪名,他不想你死,你就怎么都能活着。”

甄氏一听,登时就怒斥道:“胡说,什么话都敢说,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活得太舒坦了是不。”

荣欣颇不在意的挑了挑眉,他觉得自己说的就是对的。但是不想太惹怒甄氏便是没在往下说什么。最后拗不过额娘,不情不愿的出了坤宁宫去请安。

乾清宫跟坤宁宫离得很近,就隔了一条路。到乾清宫门口递了腰牌,小太监都是熟人。看到荣欣老远就笑着迎过来:“奴才给爷请安,皇上今儿个早上还念叨您呢,您也是多来走走。”一边说着一边接过牌子:“您稍等片刻,小的去去就回,里头内阁的两位大臣在呢。您先在这歇会腿儿。”说完转身冲着门口的小太监:“给六爷上茶吃。”就奔着内殿去了。

这小太监叫小欣子,是乾清宫的二等太监,平时是在康乾跟前伺候的,今个轮班在门房当差。进到东偏殿跪下磕头,然后放轻了声音道:“万岁爷,六阿哥过来了,在外边候着呢。”

第2章

乾清宫偏殿里头,康乾坐在炕上,身前的紫檀雕花炕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和好几摞奏折。炕边站着大太监刘德海,近些的椅子上,坐着两位内阁大臣肖福康和王建亭。

康乾正跟内阁大臣商讨难民之事。今年的雨水较往年多上几倍,山南、河川等地发了大水,许多难民都往着京城这里来乞讨。本来夏季的时候还好,衣物被褥需要的不多,只要在各个寺庙门口开了粥棚,可以让难民囫囵的吃个水饱。可是入秋之后,天气越来越寒冷除了吃的,还急需御寒的衣服和被褥。大量难民聚集在京城内外,如果处理不当闹起事来那可是非同小可。所以康乾对此事十分重视,这两天就商讨解决办法。内阁肖大人要将难民东引,东边地广人稀让难民们自己开荒。王大人则是觉得东边寒冷这时候东迁,会有大量难民死在途中,且东北是藩王吴静然的地界,是否愿意接受安置都是问题。两人争论不休,康乾一时间也拿不定注意,这会正商量着呢,荣欣就过来了。

康乾对着刘德海道:“让他去西边候着,快中午了,留午膳。”

刘德海”遮”了一声,猫着腰往外退,又被康乾叫住了:“中午加个白菜锅子,多点五花肉,再加个炒鸡蛋,去甄嬷嬷那里讨些她下的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