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看到后面进入的如意表现得很惊讶。

“还以为是你请的帮工呢,原来有了竞争对手呀!”大家纷纷打趣她,“有竞争就有进步,加油。”

刘凤完全摸清楚了她的营销手段。对人更加热情,也更加愿意帮忙。一份甜汤还附送一份辣味泡菜解甜腻。

甜汤销售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剩下一半的红豆沙,过了下午的高峰期都没有卖完。

刘凤得意洋洋的看了她几眼,收工回去了,她和姑姑一起在厨房帮工,下班后利用厨房的灶台煮甜汤非常方便。

相信很快就可以把那个女人挤兑走了。

余意站在市场门口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不是说想不出改进的办法。

如说增加绿豆汤,银耳莲子羹,参汤之类的新品种,或者可以做点卤菜,鸡腿鸭掌之类的,中午送过来给人配饭吃。

可她不愿意为了挣这点小钱浪费自己的劳动力。

乘着天色还早,去市场外面的摊位试试。

中俄互市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之前,市场外面的马路上也有一些俄罗斯人来做生意,卖一些套娃,工艺品和旧货。

余意拖着小拖车走在门店和商场附近的人行道上,一边吆喝一边逛街,市场外面的商品跟里面的商品价格相差二成,属于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区别。

东西都摆在宽大的橱窗或者店面里面,看上去要显得高档精致很多。

路边摊多到占用了大半条人行道,大多数是俄罗斯人,其中有一些人是因为没钱,带了一些家里闲置的旧物品过境摆摊,卖了钱之后,换成那边需要的紧俏物资带回去。

很多收古董的和碰运气的人在他们的摊位上面挑拣,讲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