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听他报出了五百块的价格,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了。
这年轻人值得托付。
旁边摆摊的几个人听见了他们的谈话。
都暗自咂舌。
低声议论:“这个年轻崽成了冤大头,一根十几页的古籍书,竟然要五百块,我的乖乖,他那书纯粹就是用钱装订的。”
“说得没错吧,胡老头的生意就是三月不开张,开张吃三月的,不,吃一年的。”
这年头,拿一年工资有些还不一定有五百块钱呢。
“你给我三百块就行。”
老头点头说:“这书现在行情只值三百块,我也不贪心,只要你识货,我就买给你。”
竟然还有人自动降价的,这老头有意思。
其实潘大章知道这个年代,这些古籍书的市场价。
这年头开始崇尚金钱至上,对于文化上面的东西,重视程度不够。
连许多名画家的作品,都能够在较低的价位取得。
所以后来有人评论,八十年代初是收藏的黄金年代。
潘大章见他这样说,也不跟他讨价,人家都自动降价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他付了三百块给他。
小心谨慎把书包好,放进夹克口袋。
他看了他另外几本古籍书,认为收藏价值不大。
正要离开,老头又对他说:“我家里还有一本宋版善本《金刚经》,感兴趣的话,可以跟我去看看。”
此时的吴君昭正想一巴掌把这个一脑浆糊的潘大章拍醒。
刚才600块买九枚面值几块钱的邮票,已经让他砸舌无法理解了。
现在又花三百块买本薄薄的古籍书。
这些泛黄的似乎一碰就烂的古籍书,难道比真实的钱钞还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