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严氏

今日皇后与太子妃密谈,想必就是将其中的道理细细揉碎了讲与太子妃,怕将来新人进门,太子妃举措失当,结亲不成反结仇。将来,可还要靠那些新人的娘家为太子冲锋陷阵。

又想到秋闱,元春心里一滞。

希望老太太能成功阻止哥哥参加这次的秋闱,虽然今生哥哥身子好了很多未必熬不过本次秋闱,虽然今生已改变很多事情,但元春依然不敢赌、不愿赌。

坤宁宫正殿内室。

太子妃严氏听明白了皇后的意思,但她心里隐隐的觉得有几分不妥。

她并非拈酸吃醋的人,也不是怕出身高贵的新人会威胁到她的地位。

她很清楚,即使太子不像如今她看到的一样温良体贴,但即便是为了名声,为了正统士大夫的支持,也不会闹出宠妾灭妻之事。

她只是根据在家时偶尔听到父亲的只言片语,关于太上皇,关于豪门世家,揣测太上皇选父皇继位,不是毫无缘由的,当年把母后指给父皇,如今把自己指给太子,都是有深意的。

严氏幼时随严瑞外放,记忆里每到收缴赋税的日子,父亲的心情总是很不好。

她记得父亲给母亲抱怨,说是"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注1)

后来,父亲硬顶着压力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这样,当地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

父亲曾经说过,赋税减少,土地是根本。本朝立国以来,百姓日增,人口越来越多,可田地却越来越少。

民间投献隐匿成风,朝廷怎么可能收缴的上来赋税?待他有资格给陛下上奏折,定要请求陛下清理全国的土地,将土地从豪门世家挖出来,分给平民百姓。

又有县里豪强子侄犯事,想找父亲通融,父亲一概秉公办理,谁说情也不顶用。

他们一家生活清贫,虽是父母官,过的还不如普通富户。

有人说父亲沽名钓誉,严氏不知道,但父亲的名声确实都传到了当时的陛下如今的太上皇的耳朵里。

当时陛下亲自下旨,将父亲从一介县令调入都察院经历司任经历。

有人说陛下是不想让父亲再在地方上搅乱,才把他调入京里的清水衙门。

有人说陛下是爱惜父亲人品,不想这样清正廉洁的好官或被同化,或被病逝,才调入京中放在眼皮子底下。

但父亲却私下说,陛下定也是再也不想忍受那些如同水蛭一般趴在大靖朝身上吸血的豪门世家了。

每每他参了那些豪门世家的不法之事,陛下处置起来可是干净利落。虽然少有伤经动骨的,但灰头土脸的可不少。

不过五六年,父亲便升至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

外人都说,父亲是踩在同僚的身子上才快速爬上去的。

谁家没有几个不成器的亲戚,没有几个不肖子孙,一时犯了什么错,好好教育一下就好了。

偏偏父亲要上奏弹劾,闹的满城风雨。

父亲却私下说,他是为陛下分忧清理蛀虫,陛下满意了,酬功给他升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