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谈资

愣是让人羡慕的想起唐时那句“不重生男重生女”来。

结果人家的儿子更有本事,而且还特别孝顺。

事情还得从十月初,他那时任户部员外郎的儿子贾珠的一封奏折说起。

原来这贾珠在番禺当县令的时候,无意中听海商说起吕宋竟有甘薯这种奇物。

这甘薯,简单易种又高产,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再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可谓是无地不宜。其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有了这甘薯,那可得多养活多少人啊——

可这吕宋之人,心中藏奸,竟不愿这能活人无数的奇物传入大靖,重重关卡,不让一颗甘薯离开吕宋。

贾珠既听说了这种奇物,感叹治下百姓因土地贫瘠,生活困苦,若遇灾年更是食不果腹,便想命人把甘薯带回大靖造福百姓。

刚好因着从京城到番禺路途遥远,为了路上安全,他带去了贾代善亲兵的后人一同赴任作为护卫。

这些被选中的亲兵后人自是将他们祖上的一身本事都学了个七七八八才能入选,各个身手不俗人又机灵,便被贾珠派了这趟差事。

等他们到了吕宋,便在陈姓海商的协助下,漫天洒银子,将关卡之人打点妥当,一路有惊无险的将甘薯带回了番禺。

因不知这甘薯是否如听说的那般神奇,贾珠便干脆花钱买了庄子,雇佣当地人试种。

大靖百姓有老祖宗传下的种田本事,可比那些吕宋人能耐得多。

这收成,竟比传言中还要多!

待收获后,贾珠便将这甘薯和种植之法献给了陛下。

为了取信与陛下,这国公府少爷竟是亲自下地,在陛下眼皮子底下又种了一回,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还有详尽记录,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巨大功劳,非爵位不足以酬功,陛下便赐贾珠国公之位,封号稼轩,三代始降,又赐下国公府邸。

可这贾珠竟在上谢恩的折子时,恳请让爵于父,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赞贾珠孝顺的,有说这事没有先例的,但不管成与不成,贾政都收获了京城所有当爹之人的羡慕。

这可是新鲜事,从来就只有当老子的拼命给儿子挣个爵位,还头一回遇见儿子挣到了爵位让给老子的。

这爵位可不是世袭罔替,而是三代始降,贾政都知天命的年纪了,爵位由他开始,可就相当于白白的少袭了一代。

陛下感念贾珠奉亲至孝,自古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对贾珠又看中了三分。

但一来确实没有这种让爵先例,二来万一他同意了,今后再有凭自己本事挣到爵位之人,若不让爵于父,怕是会被人戳烂脊梁骨。

遂请示了太上皇,以教子有方赏了贾政一个从四品的轻车都尉的爵位。

又怕后来之人有样学样,平白多个爵位,下旨的时候便特意点明,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这贾政不光得了个爵位,怕还能和此次让爵之事一起,作为特例被写入史书,让后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