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是日,一行披麻戴孝之人扶着棺木从南门进城,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名被搀扶着的老妇人。

他们径直来到刑部衙门外,敲响了鸣冤鼓。

老妇人上前,请出一道圣旨,说道:“老身乃先帝赐封的三品淑人,前来申冤。”

衙役们大吃一惊,其中一人连忙入内禀报。

路过的百姓们也都惊呆了,时常见到寻常百姓喊冤,却是难得见到一回官家之人鸣冤。百姓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三品淑人击鼓喊冤了”,围观的百姓越聚越多。

刑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亲自出来,想请他们到内堂说话。

老夫人却是坚持道:“老身一家老小从沧州赶来京城申冤,请大人升堂问案。”

王尚书瞥了眼披麻戴孝的这群人,还有那显眼的棺木,眼皮子瞬间跳个不停。

为表对老夫人的重视,王尚书亲自受理此案。

申冤的是二十多年前就已致仕的工部尚书洪照惜的家人,而棺木里正是洪照惜的骸骨。

洪老夫人呈上状纸,一字一顿的说道:“大人,老身状告忠勇伯严建淳在二十三年前谋害先夫。”

顿时,王尚书的眼皮子跳得更加厉害了,“请老夫人详加说明。”

“二十三年前,严建淳来到沧洲拜访先夫,先夫见他彬彬有礼,年轻有为,引以为忘年交,甚至将爱女许配于他。然而,就在严建淳辞别离去的第二天,先夫失去了踪影。我们一家人苦寻二十余载,终于在一处山洞里寻到了先夫的骸骨。”老夫人声泪俱下。

“老夫人如何确认骸骨是老大人的,又为何说是忠勇伯害了老大人?”

“前些日子,有个小大夫送来了先夫的血书。他在上山采药时无意中发现了那处山洞,看到了白骨,以及白骨旁的一个瓷瓶。那瓷瓶有我们洪家的印记,先夫装着平日吃的药丸随身携带,血书就塞在那瓷瓶里,上面是先夫的字迹。”

“那血书如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