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所有的事情都有动机,要找到目的。
现在的状态是什么——灾害扩大了,灾民人数变多了,□□产生了。
灾难升级对于心学而言有什么好处吗?
可以借此机会扩大心学人数?不,不对,齐桓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一旦被敌人揭出来,他怕是要遗臭万年。
那还有什么?
沈游像是被锤了一个闷棍——他们要借助灾民□□一事要挟皇帝进行赋税改革。
“百姓被赋税和灾害逼得家破人亡,为了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就要让皇帝同意进行赋税改革,可皇帝不干,所以你们就放任灾民四处流动,逼得皇帝为百姓减税”
沈游冷笑道:“这算什么?牺牲一个灾民,幸福千万家?”
她干着嗓子问道,“为什么?”
赵案大抵是被揭穿了,不必再遭遇良心的折磨,整个人反倒是平静下来了。
“你还记得当时《金陵日报》上报道过的赋税问题吗?”
沈游试图回忆当时赋税的内容。具体的措施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隐约记得百姓的农税至今还停留在十税一上,看上去很好,可惜层层加码之后几乎到了二税一乃至于三税二的地步。
赋税太重了,于是兴起了所谓的投献之风,就是把自己的地挂在举人老爷的名下。大齐格外优待读书人,举人及以上就有了免税几亩的资格。
于是许多农民不再交税,那些剩下的农民要交的税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世家大族们一心一意的囤积土地,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失地农民投身于商业。
大齐的商业迅速的繁荣了起来。
是啊,沈游这段时间已经隐隐约约的注意到,书籍出版行业其实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状态,绝大部分都是坊刻,官刻的除了官方四书五经之外几乎都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