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与此同时,沈游还得先给这些人找好将来的去处。否则她千辛万苦教出来的人无处可去,那岂不是白费劲儿。

不过此事先不急,毕竟教育最少需要三年时间。在此之前,真正让沈游纠结的是到底要教什么。

如果教授三纲五常、儒学典籍,以培育正统士大夫的方式教育这些孩子,沈游是绝不愿意的。费那么大劲儿折腾就为了教出几个酸儒来,那还不如直接去崇明书院教书呢。保不准赵案还给她发工资。

可要是纯粹的教授她自己的那一套,沈游又怕这些孩子大了之后发现自己与世道格格不入,那又是何等的痛苦。况且沈游自己还得拼命掩盖身上那些“无君无父”、“你我平等”的东西,生怕给周围人招来祸事,她哪儿肯自找麻烦。

在辗转反侧,差点把自己的一头秀发揪秃噜了之后,沈游到底梳理出了整个教育计划。

沈游招到的八个人手里,共计两个大人,六个孩子。六个孩子分为四男两女,逃荒的时候,女孩子总是最先被卖掉的。她们甚至都等不到沈游就被父母卖给了人牙子。

六个孩子的年纪从六到九岁不等。而两个大人当中,红斑女子方六娘真名叫方柳,那位母亲不肯说真名,只让大家唤她陈王氏。

很快,日子就在沈游梳理计划、丁祖父建造房子当中过去了。

九月底,沈游在丁家村的房子已经修建完毕,她辞别了老夫人,带着八人住进了丁家村。

她原本已经做好了艰苦生活的心里准备,但是没有料到生活可以这么艰苦。

别的不说,光说一条,沈游喝不上热水。

此前在周府,沈游根本没有注意过原来喝热水是一件这么难得的事情。

来了村里她才发现,村民们每日喝的都是存在缸里的河水或是井水,全是未煮沸过的水。不是他们不想喝热水,而是一来没有培育出喝热水的意识,二来也是因为燃料不够。

山里的柴火是要留到冬天才肯动用的,稻草秸秆这种也是要节省的,每日烧饭完毕后即刻熄火,绝不肯多用一星半点。

沈游曾经推断过,这个时期极有可能是小冰河期,天灾频频、气温骤降致使粮食产量变低。在这种时期,民众们就得在冬季存下足够多的的取暖物并且尽可能的减少活动以降低消耗。

一切都要为了冬天做准备,否则寒冷的冬季没有取暖是真的会冻死人的。

至于炭这种东西,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农人们收获的粮食骤减,一文钱都要掰成两瓣花,必要的时刻必须拿钱买粮食,哪儿肯花钱买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