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坊内主人正在里面烧火蒸芝麻,一见沈游他们来了,慢吞吞的走出来,“老规矩”。
丁七郎和几个兄弟一块儿把芝麻倒入篮子底部,那榨油师傅一走过来,看一眼道,“正好三十斤。”
沈游一方面佩服这老师傅的眼力,一方面又好奇道,“敢问老丈,这三十斤芝麻大概能出个几斤油?”
老师傅一看沈游是个读书人的打扮却问出了这种没常识的问题,颇为自傲道,“小老儿手艺好,能出个八斤半的油。”
沈游一算,大概出油率是在百分之二十八左右。
她想了想,考虑到金陵是大城,周围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工匠的手艺水平应该相当不错,那么二十八的出油率应该已经算是不错了。
来之前,沈游打听过,他们带来的三十斤芝麻是丁七郎家里用三分地种的。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一年用油大概是在七八斤左右。
按照沈游之前问到的,市价一斤油四十文,年最少买油二百八十文。普通老百姓一年收入四五两银子,也就是四五千文。
这一年到头要是靠买油,那在油上花的钱占年收入的比值最低也有个百分之五了。还有必需品的盐、修补农具、交钱抵押徭役等等,桩桩件件都比油重要。
怪不得大家都自己种芝麻来榨油,否则根本买不起啊。
金陵地处江南,纺织产业发达,况且年年海贸出口大量的丝绸,所以织造行业对于蚕桑有极大的需求。金陵普通百姓家中女眷几乎人人采桑叶养蚕。
沈游问过,丁七郎用了三分地种出了三十斤芝麻。而这三分地如果拿来种桑树,这对于家中的副业收入就有了极大的改善。多养的蚕完全可以抵消油价。况且腾出来的地方根本不需要占据稻米的种植土地。
沈游连销售用语都不用写,作坊一开,老百姓自然会把这一笔账算清楚。
榨油老师傅没搭理看上去在发呆的沈游,他娴熟的扛起篮子,将芝麻统统倒进了大锅里,紧接着手脚娴熟的开始翻炒。
沈游正看得入神,丁七郎几个却已经在招呼沈游,示意自己要走了。
沈游:“……”
不是,她是来观察工艺的,怎么才看到第一步你们就要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