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佑十八年十月初四,昌乾帝驾崩。
同年十月初六,由内阁推举而来的贤王之子秦承章紧急登基,改年号为“永光”。
初九,端王谋逆,于午门喋血。
同一日,鞑靼三万大军突破大同防线,直入京都。
京都骤乱,暴动之下,新登基的贤王之子承平帝率先放弃京都,决定南逃,前往陪都金陵。
内阁阁老周坪率部抵挡,以作拖延。于京都外城永定门之上怒号“仗义死节,唯在今日!”。
十月二十五,周坪鏖战不休,最终战死,京都失陷。
同一日,广王之子秦承嗣异军突起,力挽狂澜,携部增援京都。
短短五日,鞑靼大军被击退。
十一月四日,京都初初平定,秦承嗣率部恭迎承平帝回京。就在此刻,不怕死的方御史写了《直言疏》,上陈承平帝十大罪状。
秦承嗣怒斥方御史,被承平帝留在京都的部分官员请见秦承嗣,言及先帝当日并无明旨立下太子,贤王之子矫饰欺人、祸盈恶稔,众臣为其蒙蔽,幸得先帝庇佑,昭彰之下,其恶无所遁形,大白于天下。
为拨乱反正,今请立广王世子为帝,解生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匡扶山河、荡清四海!
三拒三请之下,秦承嗣于京都登基了。
“竖子!竖子!”
一连串脏话脱口而出,秦承章面色涨红,青筋暴起,眼中俱是凶光,恨不能将承嗣小儿千刀万剐、碎尸万段。
“陛下息怒”,首辅刘子宜跪在马车上,马车不大,已经是他们逃亡路上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一辆了。马车摇摇晃晃的载着皇帝奔赴金陵,身后是拖家带口的文武百官,扶老携幼的京都百姓。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