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等到卓不群紧赶慢赶的跑进大礼堂,正好赶上台上的山长刘平安在发表讲话。

刘平安是当年被沈游第一批收拢的那几个孩子之一。明明与潘素、傅越同期,乃至于姚爽和史量这种比他来得晚的都比他提拔更迅速,人人都在官场上搅弄风雨,执行着一个个危险的任务。

但刘平安就这么默默无闻的呆在琼州学院。他并没有太多处事的才华,但为人忠厚老实,恪守本心,从不逾矩。

所以从最开始压不下第一届学生,到现在能够执掌整个琼州学院。刘平安的处事能力在日复一日的磨砺当中精进,但不变的是他依然勤勤恳恳的干活。

刘平安并不是领头羊的角色,而是承担了老黄牛的责任。他站在沈游的大后方,为沈游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让沈游放心的将琼州学院交给他。

第142章

刘平安本来话就不多,千篇一律的山长讲话迅速完结。然后他清了清嗓子,孙旷几乎下意识就支楞起自己的耳朵。他知道这是戏肉要来了。

“在座的诸位应当都已经选择好了自己将来的去处,或是考入府衙,或是进入匠科、医科下辖各类研究组”,刘平安顿了顿,继续道,“……或者回去继承家业”。

底下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几乎有一半的学子都要伸长了脖子去看坐在前面的董经纬。

董经纬面不红耳不赤,大概是在同窗们多年的调笑声里锻炼出了厚面皮,他居然还有功夫对着台上的刘平安遥遥行礼。

于是全场的哄笑声更大了。

董经纬是当年来琼州的董栋梁的儿子,那个初来琼州,在神应港闹出笑话的董栋梁。

作为他的儿子,董经纬来了琼州之后立志要考琼州学院,将来再入府衙。可他父亲却要他等着闽地平定后继承董家的家业。

于是在董经纬挨了一通父亲的毒打后愤而对同窗们说起“家业家业,家在琼州,业在闽地,路在何方?”

意思是从琼州通往闽地的道路都不太平,我怎么去闽地继承家业?!

结果自此以后“继承家业”这四个字成了董栋梁的标签,乃至于连刘平安这个老实人都有所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