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将军,咱们是同村的,来这儿卖菜。这都是新鲜菜,您要点不?”

哨探陈大一马当先,一面手上递过去二十个铜板,一面点头哈腰的掀开了箩筐上盖着的麻布。

那里头,全是绿油油的野菜,野菜上垫了几个圆滚滚的鸡蛋。

守城的士卒是赵识的心腹,他早已被嘱咐过,只要钱多加了,近期搜检就松着些。

于是他翻都没翻那些箩筐,摆摆手就让这群农人进了城。他自然也就没有注意到菜蔬之下是寒芒烁烁的钢刀以及各类医药纱布等用品。

一入城,赵识派遣的哨探陈大带着身后的农人们宛如泥牛入海,眨眼之间就消失在了偌大的锦州城。

不过五天时间,三千皂衣军就分批次,以小股结伴的方式进入了锦州城。

他们这批人当中,年龄从三十到十六不等,由于有部分军中大夫随行,于是便有男有女,极具迷惑性。再加上,这是赵识的地盘,于是五天之内,竟然无人发现皂衣军有三千人入城了。

敌人在眼皮子底下搞事,竟无人发现。这种对自己地盘那稀巴烂的掌控力,搞得刘三俊都只能感慨一句,佘崇明不亡谁亡?!

是夜,灯火昏黄,已是三更时分,夜沉沉,人好眠。

赵识着盔甲、佩长刀,看上去竟是一夜未睡。他坐在军中大帐内的椅子上,眼看着身侧的滴漏一滴滴落下,竟觉得自己仿佛在遭遇滴水刑,直叫他眉心发凉。

只是事已至此,再无回头路可走了。

“赵将军,时辰到了”,沉厚的声音在大帐中响起,刘三俊半低着头,他着盔甲,换上了川蜀兵的服饰,还抹了些灰在衣服发髻上,已经装扮成了一副风尘仆仆的传讯哨探的样子。

“走吧”,赵识深呼吸了一口气,走出大帐的那一刻,他厉声喊道,“快随我去见陛下!”

他翻身上马,跟在他身后的传讯哨探刘三俊即刻跟上。两人两马,如同离弦的箭直奔皇宫而去。

锦州宫,元平殿内

“陛下,陛下”,太监福禄又急又怕,赵识深夜求见,只说有急报,可陛下夜宿娘娘处,闹腾到两更才睡下,这会子被吵醒,只怕能把他的头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