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九字方针,朱子明脑海中直接就闪过了“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真言。
只可惜他的历史是数学老师体育课的时候教的,压根不知道九字方针就是眼前的朱升向朱元璋提出来的。
而朱升亦是不疑有它,缓缓说道:“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也!”
话音刚落就见朱子明脸神色比谁都还要精彩,搞得朱升不禁自我怀疑,莫非这九字方针不对?
然而一转念,他又在想:不对,怎么可能不对,肯定不可能不对!
所以,莫非朱子明不识货?
朱升毫不掩饰眼神之中对朱子明的怀疑之色。
看得朱子明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反应过来后,干咳了两声,道:“先生之言醍醐灌顶发人深省,子明受教啦!”
朱子明此刻明面表现得非常恭谦有礼,心中念头却是百转千回,看向朱升的目光也越发怪异,不过怪异之中还透露着一丝丝钦佩。
他老早就知道“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一直以来也都始终奉行着九字方针,但真正有人跟他提出来还是第一次。
甚至朱子明都不禁在想,这老爷子不会就是历史给朱元璋贡献九字方针的谋士吧?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只是他的历史实在不及格,真不知道朱升大拿的名头啊!
“位言重了!”
朱升表现得很谦虚,恭敬的朝朱子明行了一礼后,又道:
“此九字方针虽是在下所献,却也与位之行息息相关,即便没有属下所献九字方针,位若能坚持根本,亦能一统天下也!”
“不!”
朱子明抬起手打住了朱升的谦逊之言,道:
“先生之言提纲挈领,简洁明了,可谓字字珠玑,亦解了子明心中不少困惑,子明深感钦佩,愿拜先生为我军军师,还望先生莫要推辞,亦莫要嫌弃子明资质鲁钝,不堪造化!”
说着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裳后,便跪地向朱升拜去。
此番礼贤下士之举,可把朱升惊得不轻,忙起身搀扶起朱子明,道:“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在下实不敢当位如此大礼也!”
朱子明却十分固执,道:“先生如何当不得?若非先生警醒子明,子明一人功败垂成倒也罢了,可累及十五万大军覆灭,致使淮西数百万生灵涂炭,断绝我华夏万民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百年愿景,其罪莫大焉,子明便是百死亦未能赎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