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页

要想掌握这一方百姓的命脉,不能心之所向,也得民之所惧,他选的自然是让人人都畏惧他,受他的威慑不敢起别样的心思。

在他这样的管辖之下,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纰漏。

但这么久时间以来,他也看到了这套制度之下的弊端,比如丰县的繁荣景象,实际上都是表面做做样子,其实丰县和周边曾经并驾齐驱的几个县里,已经拉开了不少差距。

最明显的是,每年上贡他的粮食货物,都在逐渐降低质量。

手底下这些人的手段他自然清楚,所以这绝对不是一两个人偷梁换柱,而是整体的现状都在衰败衰退,只有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才会铤而走险在献给他的东西上做手脚。

这样下去,丰县的治理估计会出问题。

而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沈家这样一个特殊的人家,沈家沈奎章是前朝末年考中的秀才,之后似乎是没在继续考下去,但据说对方的学识不低,沈家沈清是当年县里上报给他的那批最年幼的童生。

当时因为沈家远在千灯镇,加上开年沈清并未立即参加春闱,于是当时便猜测是对方买来的童生资格,接着之后一连两年都并未参加科考,所以就淡如了他的视线。

谁想到这家人竟然会来到县里,还和祝家扯上了关系。

现在再看沈家的情况,一家子都是读书人,家境清寒苗子正,加上现在摆个摊都能如此一呼百应的景况。

若是有朝一日这个沈家威胁到他的位子

李师爷心中不由想到了一个可能,但却还没来得及往深处想,就听见一旁吴三桂道:

“师爷,方才小的过来是,这里的人就很多了,没想到这还没多久,竟然又变多了,咱们这是不是得让这些人散开些?”

开玩笑,这也是在天黑看不清人的时候才会出现师爷被挡在外头的情况,要现在是白天,这些人早就一个个的吓得让开了。

但就算没光,只要他一会吼上两句李师爷到了,想必这些人也会立马散开,敢挡李师爷的路,除非这些人是不想活了。

吴三桂原本以为李师爷会点头,让他开始清场,谁知道却等来了这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