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二来,自然是吴家想顾及自家的面子。
不过赵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赵高自然是不会同意的,就算赵高同意,赵李氏也不会同意。
毕竟着人都娶来了,哪有补聘礼的道理?
就算吴家有意见怎么样?外人说什么再说也说不到赵家的面前来,赵李氏深谙这些背后说三道四的也就是过把嘴瘾而已。
明面上这些人不还是要和赵家搞好关系的?
所以赵李氏自然是一点不留情面地回绝了赵吴氏省亲回来之后的要求,并且还当时就在心里给赵吴氏记上了一笔。
赵吴氏原本就刚嫁到赵家来,原本以为赵家在内青村地位非常,从下聘礼到嫁过来三天,公婆都极为好相处,加上赵大义原本也是只会侍弄庄稼的老实人。
于是吴氏当然就以为能过上舒坦日子了,就算回家爹娘竟然提出这么过分的要求,连她原本都是不同意的。
但后来经过吴王氏的撺掇,说他们这是中了赵家的计乐,说什么赵家有错在先,他们明明已经和其他人家到了谈婚论嫁地地步,就连字帖都下了,却暗中联系了他们,就因为他们家要的聘礼少。
这样吴家不是在人前被人笑话抬不起头吗?
吴王氏不愧是坑女儿一把好手,竟然还说什么,要是她这件事忍下来了,以后说出去谁都觉得她在赵家没地位。
只是因为她要的聘礼少,赵家才迎娶她,说她以后在婆家都抬不起头做人,说的要多夸张有多夸张。
赵吴氏原本也年轻,哪里想得到自家的爹娘还会为了左右不过半两银子的聘礼差价算计利用她这个嫁出去的女儿?
又觉得赵家的人对她还算不错,起码这嫁过去的三天里,赵李氏都对她态度很好。
于是觉得自己走上了好运遇上了个好婆家,以后能享福的赵吴氏,在娘家的撺掇下,就回去将这事提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