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关于纪岳连曾经被与大雍接壤的豊国俘虏过的事情,纪淼淼在原著中曾经看到过,虽然作者并未详写,但这对将军府来说,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便是这件事,招来了老皇帝的猜疑,在陆暄的推波助澜之下,成为了将军府抄家惨案的导火索。

可这少说也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难道朝中又有人旧事重提了吗?

纪淼淼不由心下一惊。

“说来这事倒也奇怪,当年伯父您从豊国军营中死里逃生脱险,那时倒是没人说什么,怎么如今朝中却反倒有人旧事重提了呢?”

赵拂羽沉吟片刻,说道。

他说的话一语中的,一同道出了纪淼淼心中疑虑。

“嗯……”纪岳连略微思考了一下,说道,“此话有理。自从陛下开始清理朝政,朝中大臣无不人人自危,那些老匹夫连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竟然还有人有这闲工夫来找我的事,如此看来,倒仿佛真有些居心叵测的意味,也不知是谁向陛下递的折子……”

“陛下近期行事谨慎,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想必也是觉得此事存疑才会在朝会上提起。既然此人是经内阁递的折子,便是笃定了伯父在内阁无人,陛下又对此事敏感……伯父近期还是小心些,可别真让陛下误会了……”

赵拂羽说得对,大雍朝制,文臣有两种言谏的途径,在朝会中直言进谏,或是向内阁递上折子,经批红后再呈递给皇上。

磊落之人通常不怕当面语人长短,那些忠骨老臣一般都不吝于直接在朝会中进言;而总有人胆小怕事,或是有机密要事只能告诉皇上,便会选择呈递折子的方式。

而这个弹劾纪岳连的人,显然选择的是后者。

两人后面说的东西大都无关紧要,纪淼淼没听几句便偷偷溜走了。

虽说她也无意隐瞒自己偷听的事实,可若让纪岳连知道了她听到了这些事,难免又让他徒增担心,或多或少,纪淼淼也想多少减轻一点纪岳连的压力。

直到晃回了钟毓院,纪淼淼仍觉得自己的心不住突突地跳。

纪岳连曾经在边境被俘的事情在朝中被人旧事重提,这便是原著中将军府被抄家的先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