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祈费尽心机悄悄找到了李氏的嫡姐,他的大姨,她早在许久之前就嫁到了蒙古,对李氏的事情只略知一二,当时她曾告诫李氏太过糊涂,不要将孩子生下来。姐妹之间因此产生分歧,才闹散了。
这些年来未曾有过书信往来,她以为李氏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不再忧愁吃穿,这才这么多年都没传个信过去,没曾想几年前人就已经没了。得知李氏已经入葬以后,她却还是大老远得风餐露宿从蒙古赶了回来。回来时也带着一个孩子,同他年龄相仿,那是元祈与完颜玦第一次见面。
那一年,元祈不过九岁。
从此心中便种下了怨恨的种子,太后待他好,是别有用心。皇帝待他亲厚,是因为他只有这一个儿子。他们表面上将他当骨血对待,不可谓不用心。
可实际上呢,他们选择性地忘记了那个民间的采荷女,她因为与皇帝的一夜承欢而改变了一生,未有婚配怀上了身孕,饱受邻里街坊的指责。她在一片指责风言风语之中度过了艰难的十月,以为生下孩子就能苦尽甘来了,未曾想皇帝和太后亲手将她送上了绝路。
抢走一个母亲的儿子,却堂而皇之地说是为了皇族血脉不可外留。这群人身穿着锦衣华服,坐拥世间最为尊贵的皇宫,可却道貌岸然满手鲜血。
自此以后,元祈学会了掩饰心绪,即便如此依旧能够泰然自若地与皇帝太后相处,皇上说他年纪轻轻就有了老成之感,将来必成大器,元祈只是淡笑不语。
皇上纵然再这样说,却迟迟不愿把储君之位交给他。文武百官都以为他胜券在握,半路却杀出了个赵皇后的儿子。这段时间,他亲眼见证了皇帝的偏心,心上冷笑频频,高处的那把龙交椅他早晚要拿到手,那是不容更改的。
祠堂上会摆放好李氏的牌位,活着的时候她未能享受到荣华富贵,死后他要让她风华无限、身处最富丽堂皇的陵墓,享受万人的敬仰和福泽。
至于那些逼死他亲娘的罪魁祸首,早晚他都会一一将他们除去。从前去李氏家中抢婴孩的侍卫、太监,老早就被他以各种手段除去了。至于施加命令的皇帝和太后,早已经死了一个,现在另一个的日子也快要到头了。
元祈靠坐在檀木椅上,香炉内依旧燃放的是西域进贡的熏香,当初设这熏香不过是为了让太后信任自己,现在竟已经习以为常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造化弄人
秦王府内又迎来了一个常客。
太子纪楚含一身轻装便服,独自骑马而来,未携带一个侍卫随行。到了王府门口,秦王亲自到大门外前去迎接,他拱手相让,忙道不必如此。二人便并肩同行,到了王府的正堂。
近来纪楚含时常出入秦王府,说到底还是皇上不上早朝的缘故。虽然纪楚含身为太子,但皇帝当面亲口所言,他也不得其法。加之这段时间皇帝时常待在关雎宫里,平日里就算是请示也是避而不见。
他心中生疑,不止是纪楚含这样有疑惑,只要是心系国事的文武百官,没有不为此事烦忧的。但他们却想不到皇帝这样的缘故,只是想当然地认为皇上是美色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