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页

“母后与朕想到一起去了,果然是血脉相连,心有灵犀。”宣德帝道。

送走宣德帝,太后冷笑一声,何来血脉,她的嫡子早就已经没了,如今,宣德帝已经在位数十年,享尽荣华富贵,也差不多该让位了。

一个后妃之子,与她面和心不和,她早先便想,与其扶持一个逐渐不听话的,不如转而扶持一个听话的。

如今程儒林在南方已经将所有事情准备齐全,也不枉费她提前布局了这么久,要想名正言顺的从国库中出银子,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不然她为何千方百计的从西北调动军队往南方。

第二日早朝,朝堂之上果然关于立太子的折子递上来,宣德帝不动声色。

如今京中风言风语,百姓们谈论的都是丞相府上出现的怪异虫子,可除了张礼参过赵永年之外,京城如此大的流言蜚语,这些人都装作听不见,看不见,太后一提立太子,这帮人赶忙跳出来上奏折。

宣德帝微微挑眉,“孙大人的意思是朕年纪大了,所以国才急需立太子?”

孙大人道,“皇上如今正值壮年,国泰民安,百姓们安居乐业,立太子并不急于一时。只是皇上成年的皇子不多,瑞王已被封王,五皇子和七皇子稍显稚嫩,且历练不足,微臣的意思是,皇上可以考虑加强对三位皇子的考验,以便为日后立太子之事做准备。”

沈林默默站在宣德帝一旁,作为皇上身边的近侍,他同样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些大臣们。这位孙大人一番话说的漂亮,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瑞王是三位成年皇子中的唯一被封王的,其他两位皇子经验不足,不足以考虑立为太子。

宣德帝将折子重新翻看,而后缓缓点头,“爱卿说的有理,那便顺着爱卿的意思,立瑞王为太子?”

此话落地,朝堂之上顿时出现嘻嘻索索的说话声,朝臣们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