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生,怎的如此之慌张,发生了何事?”正在浇水的方丈动作一顿,干净利落的站了起来,眼里带着一丝出家人的慈悲,从容的问道。
小和尚慧生气喘吁吁的道,“巴吉帝国打进来了,山下守门的师兄、他被敌军巴吉帝国的军士杀了!他们还要我们交出刘施主的孩子,不然就一把火烧了我们宁槐寺!”
方丈愣了愣,道,“英雄将孩子交给宁槐寺抚养,我们便要保其平安,出家人无惧生死,将一众武僧聚集到前院,其余人带着稚童和刘施主的孩子撤离,慧生,你也走,一定要记住不要回头”
站的如同寒松一样挺直的方丈说着说着就闭上了眼睛,默默的无视慧生的哭泣,低声呢喃着道“跑的越远越好”
抽泣着的慧生很快就被一个稍大点的精壮小和尚单手抱走,那个和尚的手里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身后还跟着一众年纪只有5-12岁的小和尚。
慧生不断的挣扎着,哭喊着,“方丈、方丈!!!我不要走!”
慧生是被自己当成下一任接班人培养的稚童,自小便跟着他,两人的感情极其的深厚,可此时不是优柔寡断,做事不决的时候。
方丈狠下心来,只当没有听见,唰的就睁开了眼睛,眼里是一片的肃然。
宁槐寺里满是精壮的腱子肉的武僧纷纷拿起铜棒,快速的立在宁槐寺的大门后,敌我双方具有巨大的武力值差异,一是人数上的,二是武器上的,敌方巴吉帝国的军士手拿杀伤力极高的火器。
明知道今日之事过后,他们可能会是无一人生还,但他们没有一人退缩,如今国难当头,寺庙外的大地上生灵涂炭,寺庙里出去救世的武僧一批又一批,唯有一人回来了,他带回来了刘施主临时前托付给他的孩子。
刘施主是天下百姓的英雄,为守住百姓最多的一座城而奋战到底,为那到处逃避的君王死社稷,更是为了三十万百姓的成功撤退,战死在城墙上。
他们宁槐寺,绝对不会将英雄的遗孤交出去,一众武僧静静的等待着巴吉帝国的军士攻上门来。
宁槐寺,寺门前,一队手拿火器的骑兵快速的接近。
只是,大门前的骑兵尚未接近,寺庙的后门就先喧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