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梁巍跟着点点头,倒是不说话,径自候在一边,再往下就该说到朝廷官员任职了,那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太监总管能过问的。

云子良病了三日,第四日早晨起了一个大早,一个人去天坛拜了天,再下来的时候脸上多了一抹坚毅,行至台阶最下面,冲候在一边的芙蓉道:“今日不用你研磨,你去告诉太皇太后,朕是云家的儿孙,更是这江山的皇帝,江山与王叔,朕舍王叔而保江山。”

候在山脚下的群臣高呼:“皇上英明。”

这事后来被流传出去,有学子作了《皇上下山图》,当世大儒徐鸿儒还在上面题词,一时之间,皇上的这一抉择在民间四下流窜开来。

本是重情之人,却能在大义面前舍去亲情,云子良用孝道和天下大义在众人眼中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坚毅也有气节的皇帝。

歇了三日的早朝再次开朝,着一次,即使是群臣,脸上也带着一股难以掩饰的激动。

云子良重新开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过问孙启政与启月之事,同事下令禁军围困定王府,却不得伤其中之人,只需防守定王府之人外出即可。这是要等着看定王的处理结果了。

第二件就是搁置许久的吏部尚书也被提上了议程,这一次,云子良没有再咨询众人的意见,直接以一道圣旨,指定了胶州郡守叶清锋为吏部尚书。

有人说叶清锋走了狗屎运了,不过是冲着太皇太后发了一顿脾气就从一小小的胶州郡守变成了吏部尚书,还有人说,叶清锋就是溜须拍马做习惯了,刚好就拍在皇帝的屁股上,这才被提拔起来。

但不管怎么说,叶清锋还是好好的走马上任了,接了皇上赏赐的一个小宅子,身边就带了一个侍卫一个小厮,不过那宅子虽是赏赐了下来,但他身边无女眷,自然是不急着住进去的。

再者,太后寿辰,在外任职的官员都到了任期回京述职,吏部的事情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叶清锋上任第一日,两个侍郎抱着一堆的卷宗要叶清锋批阅。

按照惯例,新管上第一个月大多都是熟悉情况,想叶清锋这般的,第一日就有这么多的卷宗需要批阅,明摆着是两个侍郎不服气他。叶清锋却像是不知道一般,接过卷宗,一切按照规定,该自己做的做的一丝不苟,不该是自己做的退回到两个侍郎手中。

两个侍郎瞬间傻眼,不只是手中的卷宗,而是叶清锋处理的卷宗,那上面的批复无一步显示叶清锋对吏部的熟悉,并且不管什么人一视同仁。

两个侍郎再不敢有什么小动作,叶清锋的走马上任像是在瞬间便完成,就连云子良也连连惊讶,这吏部尚书的位置就像是专门被叶清锋空出来的一般。

京城一个不大的小酒楼里,叶清锋看着坐在对面的贤王殿下和一袭红衣的宁小侯爷:“叶某多谢二位。”

贤王点点头,淡淡的道:“叶大人不必客气,本王与宁小侯爷并未出过什么力,这些都是叶大人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