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富从小就擅长制造各种盗墓工具,对各种匠器巧物爱不释手。成为大财主之后,兴趣不减,依然四处搜罗各种器械制造的设计图纸。
当年,白复等人从隐太子府邸‘转轮藏’中找到了数卷花拉子密的羊皮卷,其中一卷就是关于器械制造的。
作为协助波斯公主寻宝的报酬,波尼阿蒂允许孙氏兄弟将这一卷誊写复制,并帮其将卷中的波斯文翻译成汉文。
来到李光弼军中,这些攻城器械的图纸顿时有了用武之地。孙富挑选了几款适合太原城防御的器械,命军械所的木匠日夜赶工而成。
……
地道中神出鬼没的唐军,威力无比的投石机,让燕军众将畏战。
蔡希德对史思明道:“大帅,今日太原城坚箭利,倘若强攻,即使攻下太原,我军损失也定然不小,不如围城。
太原城孤悬中原,城外数百里范围,皆在我燕军控制之下,没有任何援军,也无任何城池可以给太原提供粮草补给。
城内不算百姓,光唐军士兵近一万人。每日人吃马喂,消耗甚大。只要围城足够严密,总有其粮草耗尽的那一天。”
史思明听从蔡希德建议,改变策略,依仗近十倍的兵力,将太原城死死围住。
果然,过了没多久,唐军就撑不住了,只能靠树皮草根度日。
蔡希德再献一计,道:“大帅,李光弼也是契丹胡人,祖籍营州柳城。说起来,跟您和陛下还是老乡。他没有理由替李隆基这帮汉人效死卖命。
如今唐军粮草不济,正是派人劝降李光弼的大好时机。”
史思明点头,深以为然。
诚如蔡希德所料,李光弼果然愿意接洽。唐军即刻派人与史思明交涉,商谈投降的条件。
唐军希望史思明率兵进入太原城,在城内归降;而燕军则希望李光弼率军出城,在燕军军营缴械。
史思明一边听着双方谈判使者唇枪舌剑,一边用手指不停捻动根根鼠须,灰中带黄的眼珠骨碌碌转动。
等唐军使者离开,史思明召集众将商量,看其中是否有诈。大家众说纷纭,意见并不统一。
城中唐军粮草不济是事实。但李光弼素来狡猾,会不会有诈,大家皆说不好。
蔡希德在史思明耳畔低语几句,史思明听罢大喜。
将唐军使者再次唤入帐内,史思明对唐军使者道:“为确保唐军投降的诚意,燕军会派一支百人小队进入城中,监督唐军销毁投石机等大型守城器械。
守城器械销毁完毕后,唐军可留一半将士在城里,另一半出城投降。
唐军弓弩、马匹需尽数缴纳给燕军,由出城投降的唐军一并携带至燕军营地。”
李光弼最终同意了史思明的苛刻条件,双方很快就具体细节达成一致,并约定了唐军出城投降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