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家种植菠菜、那家种植香菜,这几家种植西瓜,这几家种植地瓜……苏酥对很快把30个人种的植物品种划分好。
为了让他们互相之间不起攀比心,苏酥还按照价格合理分配了每家每种菜的种植数量,然后划分地块,以平衡各家的劳动付出和实际收入平衡。
虽然是林下经济,但也要考虑到是在沙漠环境中,而且第一年是在没有林荫的光杆树下。所以这一叠的标签,苏酥写下的是关于前期育秧苗扣大棚的所需材料。
第二叠报表是民宿,这类除了跟小镇同批购买的床上用品外,没有需要额外购买的物品,这一叠苏酥处理的最快。
到了最后一叠,苏酥要花费了比之前两叠加一起还要久的时间。
相比于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住的民宿,和依然风吹日晒的林下经济,在星坞小镇里申请个店铺经营,显然要更受大家欢迎。
这一叠纸的申请者五花八门,苏酥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也是颇费了脑筋。
申请者68人,通过者56人,每一张表格上都贴了苏酥写的便签,等着录入到表格中,生成采购单。
说到采购单,苏酥又在计划招聘表里,加入了‘采购员’这个职位。
经营一家星坞科技工厂的经验,放在星坞小镇这么多家大小门市上,还是稍显不足。在计划阶段,苏酥总是能查出自己在其他事中欠缺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