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日子不过是一个多月,正好,孔鸿与众将士都将归来,有他们为萧宁助阵,上佳!
这样一来,萧宁接下来忙的也就是册封事宜,量身准备朝服,准备册封大礼,倒也忙得不可开交。
在此期间,梁州亦传来好消息。
崔攸接手梁州后,迅速与梁州的山民再次沟通上,毕竟只是一个糊涂刺史不知所谓之行事,并不代表大昌。
与山民交好,这是大昌未建朝便明定之事。大昌建立以来,两任刺史与山民之间都是交好为主,互补互助,为百姓而谋。
况且挑起战事,梁州有损失,难道山民就没有?
若大昌当真欲与山民交恶,兵强马壮的大昌,长驱直入,难道以为大昌怕了山民不成?
实力摆在眼前,就算山民想再说得嚣张,进犯梁州讨不了好的结果,难道以为瞒得过谁?
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东西须从大昌处换取的山民,其实是被大昌掐住了命脉,若是不想往后山民的日子难过,还是同梁州交好为上。
山民与梁州交好,得利最大的一直都是山民。
只不过大昌为边境安宁考虑,故而一再退让。
战事一起,两方皆有死伤,可是这谁多谁少,谁心里,想是有数的。
况且,这些年同大昌交好,大昌是大方的人,面对山民的处境,能帮上他们忙的事,皆以为之。
山民得了好处,为长远着想,岂有不思继续与大昌交好之心。
当然,这战事一起,更多问题在于他方,而非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