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高薪聘请水军督师

不负大明不负卿 十光 1043 字 2022-10-05

但现实是朱翊镠确实再也没有找他们两位的麻烦。

只是“辣鸡大元号”与“人渣张彪号”两道招牌不出两天便做出来了,果然精致档次很高,尤其是上面几个大字,金光闪闪威武不凡。做出来的当天就由内务府送往南京织造局。

这事儿也就告一段落了。

再也没有官员胆敢反对出使他国。

户部尚书张学颜也没再推脱,批准张简修申请的两百万两用银。

有钱好办事,张简修依朱翊镠的建议,刊登邸报招募水军督师。

一时间又沸腾了。

掀起一股热议。无它,只因水军督师的待遇太特么诱人。

年薪一万两银子。

而且还提前支付。

要知道大明普通士兵一个月的军饷大概是三两银子多一点,一年也就几十两银子,将领也高不到哪儿去,就是做到总兵官的位置,一年俸禄折合换算银两也远不到一千两银子。

本来,明朝官员的俸禄,无论是文职还是武职,都制定得很低很低,许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基本很难维持生活,而高级官员则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维持他们豪华的生活。

所以,地方官的实际收入大多来自地方税收的截流(俗称“火耗”),而京官的很多收入来自地方官员的馈赠。这是实际情况。

举例来说,算一笔小账吧,一个县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一个月差不多7石左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

但这只是理论上。

因为实际情况是,有40%的米是拿不到手的,那一部分光明正大地被朝廷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这样一算下来,就米这一块儿,年俸撑死可够20个人吃的。

够20个人吃不是很多吗?

不,别忘了,那是古代,一个县令怎么也得有几房小老婆吧?再加上孩子们、仆役们,一家哪止20个人呀?

关键是一家子除了县令,其他人都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这就难怪大明流传下来这样一个故事了。当初洪武年间,弘文馆学士罗复仁(朱元璋的幕僚)过得很清廉,因为没有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的一座破屋里,朱元璋有一次跑到他家里,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他就问罗复仁在哪里?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跪下来说:“臣就是罗复仁!”这令朱元璋感觉到尴尬和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