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许安安还在感慨呢,现在四亚这边,竟然有人在车站外面给下车的乘客带路,还有那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穿梭帮人带行李呢。
“我看着有人行李那么一放,轻松就跟着人走了,其实也挺省事的。”
谢琳琅就生活在这里,自然也知道这件事:“我有看过几次,好像是按照路程来算钱,但是太远了他们也是不带的,就算带,价格也太高了,我记得,从车站到我们农林这边,价格好像是单趟一块五。”
“那可不少了。”现在一个月几十块工资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一块五是个不小的支出了。
“现在这世道还真的是一年一年的都不一样,不过这拉东西倒是有点回复了以前旧上海时候那种黄包车。”
“好的东西还是可以延续的,毕竟这运东西或者载人,肯定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不伤害别人的需求,毕竟现在可没有黄包车来拉。”
有需求就有市场,一旦限制被打开了,有些东西还是会恢复运行的。
比如说运输上的需求还有服务行业的兴起。
就好比供销社和国营饭店,也撑不了几年了,里面牛气的服务员售货员的时代也会逐渐被更人文化的风气给取代。
新的事物,会一点点积少成多,席卷而来。
因为一家还是团聚了,所以八四年的春节和去年相比,对谢家来说没什么差别,过年的时候丰盛程度更盛于去年。
不过现在谢家的饭桌跟以往也有所不同了,以前没分家,都是被迫听谢老才和谢老奶说一些奇怪的三观带出来的话题,分家后,一家人忙着为吃饱穿暖奋斗说的也是一些家长里短。
如今说的,竟然跟国家逐渐开放的政策相关。
谢国居和巧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野心。
谁说这两人奋斗的目标,一开始是为了给孩子们存钱买可带在身边的电话,不过事业这东西做着做着,投入的心血多了,也会被它影响到。
比如这会,谢国居竟然也要跟之前那个开兔子养殖场一样的,跟农林局这边合作,搞个有规模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