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页

咀嚼式口器害虫,如甲虫、蝗虫及蛾蝶类幼虫等,它们都取食固体食物,危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造成机械性损伤,如缺刻、孔洞、折断、钻蛀茎秆、切断根部等。

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椿蟓、叶蝉和螨类等。它们是以针状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食食料,使植物呈现萎缩、皱叶、卷叶、枯死斑、生长点脱落、虫瘿(受唾液刺激而形成)等。

了解害虫的口器,不仅可以从为害状况去识别害虫种类,也为药剂防治提供依据。

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生物不同,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线虫病植物病原线虫这几种。

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内为害,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

细菌性病害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带毒昆虫传染,有些病毒病可通过线虫传染,病毒在杂草、块茎、种子和昆虫等活体组织内越冬,主要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卷叶、畸形、簇生、矮化、坏死、斑点等。

线虫病植物病原线虫,体积微小,多数肉眼不能看见,由线虫寄生可引起植物营养不良而生长衰弱、矮缩,甚至死亡,根结线虫造成寄主植物受害部位畸形膨大,造成根部须根丛生,地下部不能正常生长,地上部生长停滞黄化等,主要靠种苗、土壤、肥料等传播。

讨论了一会,领导问了谢琳琅,问她有什么看法吗?

“啊,感谢提问,关于虫害呢……”谢琳琅针对几样虫害,提出了几点无伤大雅的看法,其实这些做法,早有人提出,后世那些主要也是大量实验和搜集数据的装订成册罢了,谢琳琅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其他感觉。

对于虫害的内容,这两天她也不是纯粹玩的,早有一些关键词,有了这次关键词,她就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了。

“其实灭虫害,能从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这三方面去思考。

首先是机械防治法,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根据有病虫害的种子重量比健康种子轻,可采用风选、水选淘汰有病虫的种子,使用温水浸种等。

化学防治法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在短期内消灭或控制大量发生的病虫害,不受地区季节性限制,是目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不过大量农药投入到环境中,要注意变量,因不合理的使用和滥用农药,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毕竟这些吃的,最后都是要进入我们的大众的口中,第三点,就是我比较看重的一点,但是目前不算普及,这就是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