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明珠一听就知道今日静玉一定是把王长寿折腾得够呛,否则以王长寿的性情、又是新到她身边做事、不会告这样的小状。王长寿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在表静玉的功劳,可是

同去办差,谁又更辛苦几分呢?他说静玉在山下歇脚,不过是美化了的说法,却不改变事情的本质,那就是静玉躲懒。也许静玉原本压根不打算暮色时分还要上山下山,就在山下等着结果。但现在知道了她在山上,静玉定然是要上来的。最妙的是,就算王长寿这话传到静玉耳朵里,静玉也不能怪王长寿——毕竟王长寿还帮他美化了事实。

若王长寿果真有意帮静玉遮掩偷懒的事实,那么就会扯一个无伤大雅的小谎,或者说静玉爬山途中扭伤了脚暂且下去歇息了,或者说静玉在码头上处理完后续琐事随后赶来、大约已经到了山脚下。

穆明珠看了王长寿一眼,这人倒是个山野中出来的人精,调教好了有他的用处。

待到八百名青壮站到了跟前,穆明珠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手中有兵、心里不慌。

虽然这编作八队的一众力夫,此时暮色朦胧间举着火把,正可以看清他们一张张略显麻木的脸。不过因为年轻,他们神色间的麻木与劳作了一辈子的人是不同的,只要给他们吃一顿饱饭,睡一场好觉,这麻木就会被鲜活的欲望驱散。

眼看着这八百名青壮入了大明寺,穆明珠问王长寿道:“今日你们去码头上收人,可遇见焦家的人了?”

王长寿忙道:“回殿下,焦家在码头上常年都有俩买人的管事。今日奴等前去为殿下买人,给的卖身银数额既高、一日又给一斗米,两相对比,哪里还有人愿意卖给焦家为奴?况且殿下给的差事又是在大明寺……”

“大明寺怎么了?”穆明珠问道。

王长寿微微一愣,道:“这佛门之地,总是慈悲为怀。若在平时,奴等想来拜佛也掏不起这大明寺的香客钱,如今有机会不掏钱进,那岂不是……”他跟穆明珠回话的时候,还是尽量文雅一点,四字成语多用一点,忽然想不起“机不可失”来,便道:“岂不是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

穆明珠了然。她在建业城中久了,总觉得天下人都跟朝堂上的人一样,虽然心里觉得佛寺里的神像一个个都是泥胎木塑,偏偏嘴上冠冕堂

皇还要说信佛好借此行事。她望着列队入寺的那八百青壮,见其中不乏有形状狼狈之人,入寺门前先于石阶两侧的山坡石头上蹭干净了脚底泥土。原来出了建业城,在洪水肆虐过后的扬州城中,有这样许多的穷苦人,是真心实意信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