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说得对,父皇,请您出策论。”唐煜看热闹不嫌事大,见姐姐挑了事情出来,忙把锅安到父皇头上。
唐成文见锅甩到自己头上,并无惊慌之色,他清清嗓子,声音传了下去,“诸位便从学校、海关、军事上进行讨论吧。”
这三个方面,正好是大燕朝最近进行中的三件大事,每次上朝提到这事情,大臣们没有一个能拿出来具体详细的计划的,所有的事情几乎全部压在了唐成文等人身上,这次有人来踢馆,正好让手下的这群大臣有点危机感,不能再这么浑水摸鱼下去了。
他话刚落口,墨阳便开了口:“诸位大才,阳对学校方面有想法,便先说一句。”
墨阳清晰地看出了唐成文的想法,不就激励一番吗,对他来说完全是得心应手,学校的模式本就是出自于他手,现下说起来那是完全不带卡壳的。
“学校是教育之本,是国之重策,大燕朝现如今主要实行科举制度,但这并不能全方面的发展大家的潜能,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选出来的大臣们比之未选成功的人的确是有才华的多,但是,却不能完全应用到具体的部门,大多数是被分配之后重新学习,若是有那么一个部门,能够直接选拔出来各方面的人才那会怎么样呢?全方面发展好固然是好的,但是偏科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学校便是那么一个部门,选出来最优秀,最适合的人才”
墨阳从科举制度开始说起,逐渐延申到如何建造一所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应该如何维持模式,然后通过学校,对现如今的政策提出不一样的看法。
怎样吸收学校里的人才?现如今的部门该怎样重新规划?
墨阳侃侃而谈,口齿流利,说了足足半个时辰,这期间,没有一个人说话,场面十分安静,他说完后立即便坐在座位上,唐清适时递了一杯水过去,然后就发现无数的视线移到了这边。
这视线中有赞赏,有疑惑,有不解,唐清受不住那么多视线,道:“父皇之前呈上去的学校建造便出自于墨先生之手,如今只是将更加深层次的讲述了一番,大家还是听听父皇怎么说吧。”
话题又到了唐成文身上,然后他又将皮球踢了回去,“其他人还有什么见解?”
苏秋等人分别说上了一番,等这六人全部说完,已经过去两个时辰,要到中午了。
唐清早就想到了如今的情况,微微挥手,便有人将桌上的食物更换了一番,唐成文见此情况,开口道:“吃饭吧。”
食不言寝不语,这顿午饭没人说话,等所有人都放下筷子后,梁易安站了出来。
“皇上,易安愿前往泉州,训练水兵。”
代先生结合海上贸易提出了水兵的事情,梁易安坐在旁边一直认真听着,他是皇上救的人,忠于皇族,忠于大燕朝,无论大燕朝需要什么,只要他能做的,他便不会撒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