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崇乐帝张口道,“张景是昔年威远将军的嫡幼子,当年威远将军牵扯到一宗谋逆案中,被先皇斩首示众,而张景被威远将军的手下以子相易,这才活了下来。”

“此人心有谋算,性情温和,颇有威远将军的风骨。”崇乐帝这是认可了张景。

“那为何他一直呆在藏书阁?”张景既然敢冒天下人之大不为出现人前,为何不寻机往上爬,寻得一份机缘。

崇乐帝道,“时机未到。”若张景贸然出头,昔年熟悉威远将军的人定然会察觉异样的,谋逆罪可不是轻易能逃脱罪罚的。

清乐也想到了这点,崇乐帝在这个时候提起张景,这是要她用此人吗?

“恩科一事,陛下觉得如何?”言归正传,清乐又将话题转回了这点上面。

“可!”崇乐帝提笔在上面批阅着,随后道,“朕有意将恩科交由爱妃全权负责,你意下如何?”

这话一出,清乐还真是受宠若惊了,科举,向来是天子选门生的制度,所选之人效忠君上。

可参与科舉中的大臣,却是最接近这些学子的,难保不会结交一些善缘,又或者收获一些心腹。

故而往年住持科举的大臣非纯臣便是名望极高的人物。

“陛下这决定是否太仓促了,臣妾并无这方面的经验,且不合规矩!”后宫不得干政,至今清乐都很困惑为何崇乐帝放着满朝文武不选,偏要硬着上赶教她政事,当真不怕她贪婪权利,以至于祸乱了朝纲吗?

崇乐帝这个决定并非突然定下的,而是有自己的打算,清乐便是懂得再多,下面若是没有自己的人做事,难免束手束脚,倒不如趁他还在,能压得住朝臣的情况下,叫她亲自选些自己人。

至于太子,崇乐帝另有打算。他从来不担心清乐掌权后不愿放手,若他日真的出乎预料了。那便是太子该操心的事了,崇国不需要无能的君主。且再如何,太子终究是清乐的儿子,至少命是能保住的,只要宁家的血脉不断,总会有机会的。

崇乐帝的这番思量清乐是不晓得的,但即便她知道了也不过一笑而过。

崇乐帝的这番打算不得不说足够深谋远虑,也足够魄力,宁愿选她也不要一个强大的外戚或臣子,且还保留余地。

崇乐帝安抚清乐,“你尽管放手去做,有朕在,不会有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