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揭秘南朝第一帝刘裕的传奇人生

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虎视三吴、伺机而动的桓玄以可乘之机。之后桓玄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刘牢之惧祸而逃,后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视他,任命他为中兵参军。

桓玄称帝后为消除隐患,欲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杀北府兵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正在桓玄盘算之际,刘裕也在暗中和北府兵残余兵将联络,伺机反攻桓玄。元兴三年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歼灭了桓楚在此的兵力,杀死桓修。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

刘裕在进建康城后,派诸将追斩桓玄,晋安帝在江陵复位。然而,桓氏势力仍在荆州盘踞,并反攻江陵。直至义熙元年,晋军才再收复江陵,驱逐当地桓氏势力,并迎安帝返回建康。不久,刘裕还镇丹徒。

义熙元年,刘裕遣使到后秦,要求后秦归还之前占领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淮北诸郡,后秦皇帝姚兴可能鉴于西面战事吃紧,不想再在东面又与刘裕为敌,于是答应将淮北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郡全部归还给东晋。

消灭割据政权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为了强大自身,刘裕决定兴师北上攻伐南燕。义熙六年二月,南燕将领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击败,退回内城。刘裕乘机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南燕灭亡。刘裕以广固久守不降为由,入城后,尽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慕容超被押送回京师,在建康街头斩首。

消灭南燕后,刘裕又图伐蜀。义熙八年十二月,因赏识朱龄石的军事才干和丰富经验,刘裕不顾他人反对,超擢他为益州刺史,命其率臧熹、蒯恩、刘钟和朱林等共领二万人伐蜀。一年后,晋军成功打下巴蜀之地,巴蜀地区再入南方版图。刘裕加授羽葆、鼓吹及班剑二十人。刘裕灭蜀后,下令精简各地劳役,休养生息。刘裕征蜀时,也在图谋收复汉中。当刘裕的西征大军攻占益州,灭掉西蜀政权后,便趁胜出击汉中反攻仇池守军,仇池一溃千里,被迫撤出汉中,献上降表,向刘裕称臣。

关中得失

义熙十二年一月,后秦皇帝姚兴死,姚泓继位,内部叛乱迭起,政权不稳。刘裕认为这是灭亡后秦的良机。八月,刘裕以刘穆之任尚书左仆射,内总朝政,外供军粮,自己率大军分四路北伐。九月,刘裕扺达彭城。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领兵由淮、淝转向许、洛,后秦诸屯守皆望风降附,晋军进展神速。十月,王镇恶军占领洛阳。一年后,王镇恶突破潼关防线,率师直进,一举攻陷长安,姚泓率群臣投降,后秦灭亡。

义熙十三年的冬天,刘裕率晋军浩浩荡荡地抵达长安。他想在此稍作休整,经略关中,不料,传来了刘穆之病死的消息。刘裕汇集在长安的文武将佐讨论,表露出自己继续西征的愿望以及对后方的忧虑,当时大部分人也不赞成继续北伐。刘裕遂留其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以及王修、王镇恶、沈田子等文武共守长安,自己统军南归。刘裕此举,为夏主赫连勃勃的谋臣王买德窥破心迹。在刘裕南归不久后,赫连勃勃派军南断青泥,东扼潼关,率大军进攻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