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页

果不其然,杨儒源确是被冤枉的,他并没有私养外室。

这事还要从半年前说起。

半年前,杨儒源外出,路遇一女子卖身葬父。

那女子名唤戚如烟,戚家村人士,因家中贫寒,无法为父亲下葬,便想出卖身葬父这么个法子。

杨儒源心性本善,便给予戚如烟银钱支持,并拒绝了她卖身报恩的请求。

岂料,杨儒源离开后,戚如烟遇到匪徒,欲劫财劫色,她誓死不从,险些丧命。

幸而杨儒源因遗落爱妻亲手绣制的香囊,返回寻找,这才救下戚如烟一命。

杨儒源心中愧疚,若非他只给银钱,并未想到戚如烟一个弱女子如何善后,她又怎会陷入困境?

于是,他好人做到底,亲自护送戚如烟安葬了父亲,又怜她孤苦一人,帮她在城中寻了住处安置,还给她介绍了在绣坊做绣娘的工作。

杨儒源可谓仁至义尽,但他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这不过是他日行一善中微不足道的一件事罢了。

此后,戚如烟虽找过他几次,但他只是派人询问她是否遇到难处,并帮她解决,并未与她再见面。

谁知,如今戚如烟突然散出谣言,说她乃是杨儒源所养外室。邻居因见过杨儒源帮她安置住处,便信以为真,纷纷出言指责。

周静容一脸震惊的听完事情经过,气愤的说:“这不是东郭先生和狼吗?杨先生好心救助那戚如烟,她却反咬一口恩将仇报,是何道理?”

傅云深想起戚如烟,眸中升起厌恶之色,沉声道:“她这么做,是为了逼迫先生纳她进门。”

“啥?”周静容满脸的不可置信:“真是斗米恩担米仇,先生帮了她不感激也就罢了,还想破坏他的家庭,赖着人家养她一辈子,谁给她的脸?”

说着,周静容觉得有些奇怪:“她如果真的想嫁给杨先生,为什么要败坏他的名声?这种破釜沉舟的做法,难道不会适得其反吗?”

说起这事,傅云深也颇觉诸多不合理之处:“倒是有一事,现在想来颇为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