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更有朝臣直言不讳,干脆上疏直接言明,虽然订婚流程已近尾声,但太子毕竟尚未大婚,换个太子妃也未尝不可。

至于新太子妃的人选,呼声最高的就是尉迟柔的妹妹尉迟静了。毕竟二人同出将军府,无论从身份还是各方利益来说,都相当于换汤不换药,没有任何影响。

当然,除了对尉迟柔不公平以外。不过,也没有人在乎尉迟柔委不委屈。

他们堂而皇之的将一对相爱的男女的婚事当作了一件公事来处理,还是全凭自己的喜恶肆意插手。

朝中的争论愈演愈烈,也影响到了百姓的看法。

百姓的情绪很容易受到煽动,很快就爆发了对尉迟柔的不满,纷纷抗议太子与尉迟柔的婚事。

周静容对傅云深感叹道:“若说煽动百姓这事,背后没有人推波助澜,我可不相信。”

周静容说着,又疑惑道:“会这么对付柔娘的人除了尉迟静母女俩,我也想不出别的人了。可是,能够控制全民舆·论,造谣之人必定势力很大,尉迟静母女俩有那个能耐吗?”

傅云深向周静容看过来,微叹道:“嗯,尉迟夫人的母家是清河氏族,其祖父是文学大家,在文官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周静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文人在这时代的地位很高,备受推崇。在乡下,文人说的一句话,对于目不识丁的乡民来说,说是圣旨也不为过。

所以由文人学子散布谣言,百姓岂有不追随之理。

周静容叹了口气:“文人一支笔,杀人不见血啊!那太子作何打算?”

傅云深有些苦恼:“要解决当前的困局,需得解决两件事。其一,查明尉迟柔的病因。若她真是被人毒害的,那么她先前所有诡异的行为都可以一笔勾销。其二,便是解决旱情。春耕已过半,仍有许多田地未能得到灌溉,毕竟从旁处引水耗时耗力,对于大片农田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若迟迟不下雨,许多田地便要荒废了。现在,百姓将旱情归咎到尉迟柔身上,若此事不能得到解决,百姓的怨声难以平息。”

傅云深顿了顿,又叹道:“太子想祭祀求雨,但求雨一事哪是轻易使得的。太子为储君,若求雨不至,便会被人认为德行不堪为储,更会落人话柄,甚至可能会影响储位。这事实在是左右为难,不太好办。”

明知此事不可为,但太子还是愿意尽力一试,就是为了给尉迟柔洗脱无妄的罪名,和她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太子的这片拳拳之心,令周静容也不免有些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