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步兵战

“啊~第三套啊?”任殿明听到这里嘟起嘴来。

“嘿嘿,这回该看我的了。”王兴东却高兴了起来。

王兴东当然高兴,因为所谓的第三套战术其实是以狙击手为主要攻击手段的作战方式。这些个战术都是在南洲之角时,特战队奉命帮助当地zf对其境内的反对力量进行剿杀的时候慢慢总结出来的。

当然这些战术肯定不同于以往的那些步兵战术,最突出的就是这些战术的执行基础改变了,以往的战术虽然也强调环境的侦查,但是,使用人来做这种侦查风险毕竟存在,而现在经过在南洲之角的实践,特战队更加喜欢所使用战术小机器人来完成这个任务。

没错,就是在南洲之角解救人质时,第一次采用的蜘蛛型小机器人。虽然那次使用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得不说小机器人的使用使特战队在那次任务中减少了与敌人接触的机会,间接的减少了伤亡。所以在后来的南洲之角清剿战役中,特战队大量的使用这种机器人进行辅助。到目前为止,这种小机器人已经在舰队上已经开始量产,控制的数量已经可以达到有效的一次性控制16只小机器人,工作时间也稳定在三到五个小时,控制距离也从原来的三千米左右发展到了近一万米。而这些小蜘蛛传来的图像也就成为了特战队行动的基础。

以此为基础,特战队发展出了几套战术,刚才运用的就是在此基础发展出来的第一套偷袭战术。偷袭战术是在使用小型机器人对目标情况进行个别侦查和用远距离探测装备对目标整体进行综合测评后,使用强力的突击小组方式逐个的将敌人外围进行清理的战术,要点是快、准、狠,重点是保密性高,不能弄出动静。

而现在要执行的以狙击手为主的第三套战术也是以机器人传来的信息为基础再根据现役步兵班编制改革而成的。

现役步兵班一般编制为每班10人,编成2个战斗小组,分别由班长、副班长带一个小组,每小组按战斗职能分为3名步枪手、1名l弹射手和1名轻机枪手。

其中步枪手战斗装备为95式5.8mm步枪,备弹500发(10个30发弹匣,按枪1/装具弹匣袋7/作训包2携行,另在作训包中为机枪手携带200发散弹);多用途刺刀;82-2式手l弹6;及其他必要装具等。

l弹射手战斗装备为95式5.8mm步枪加挂35mm枪挂l弹发射器,备弹300发(同步枪手配置,无散弹),35l弹15发;82-2式手l弹2;多用途刺刀及必要装具等。

机枪手战斗装备为95式5.8mm班用机枪,备弹745发(3个75发弹鼓,4个30发弹匣,另有400发散弹在作训包中,不计同组3名步兵手为其携带的600发散弹);82-2式手l弹2;多用途刺刀及必要装具等。

特战队的这第三套战术则将机枪手改为了狙击手,这个最主要是因为特战队在南洲之角执行任务的时候发现第一轻机枪即使很轻,但是携带依然不方便,且不是大规模作战,机枪的火力压制作用显现不出来,在突防敌人简易工事时又因为枪l弹的数量不多,而无法有效的突防,而且其他三名步枪手还要为机枪手携带弹药,导致了他们自己负重的增加,转移能力下降。而改为狙击手战术后,因为不必为机枪手携带弹药,3名步枪手甚至可以为l弹手多携带一到两枚40毫米火箭筒,在突破防御工事时火力增加,减轻了负担,步兵小队转移能力更强且狙击手在目标清晰的状况下在远距离时比轻机枪的有效杀伤能力更强。另一个原因就是特战队虽然是现役连队改编而成,但是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与实战,战士们的枪法较一般的连队士兵有较大的进步,在配备了狙击步枪后能成为狙击手的战士数量大增。当然这套战术也有自己的弱点,最明显的就是防御能力不足,失去了轻机枪的火力,一旦陷入敌人的围困,对敌人的压制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