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问若是知道如雪漫的心思,不定气的吐血,去闽地那不叫受苦,是他精心为自己筹谋的后路。
闽地在后世经济繁华,但如今还是个穷乡僻岭,荒凉之地。山地众多,耕地稀少,人口更少,而且都是不好管理的少数民族,时不时还有倭寇骚扰。闽地对朝廷来说,就是一块鸡肋,但对林问来说却好处多多。
一来山高水远,皇帝的御赐毒酒都得在路上颠簸一两个月,二来闽地山地众多,道路不通,不适合发动大规模战争,万一哪天皇帝为红颜一怒发兵攻打,林问也能占据地形优势反击退守,三来闽地后靠大海,退路多多。
这样一比,那些缺点就算不了什么,林问脑子里有无数种的方法可以推动闽地发展,所以丝毫不惧。
而且皇帝怕落人口舌,什么将先帝嫡子打发到穷乡僻岭之类的,把整个闽地都划给了林问,并且赐了大批金银财宝,堵住悠悠众口。
林问非常识趣,配合着在诗会上说皇帝待我多好多好,闽地青山绿水,风景极美,背靠大海,我向往已久吧啦吧啦……
外人看着频频摇头,这个傻王爷,满脑子诗情画意,封地最重要的是人口耕地经济战略位置啊!这些闽地一个都不占!皇上也太黑心了,欺负老实人。
老实人·林问提笔留下一篇诗句,表达自己对闽地的向往之情,对皇帝的感激之情,而后挥挥手离去,脚步生风,衣诀飘飘,每根头发丝都散发着愉悦的心情。
“哎,可惜了。”有人叹道,这么好的一个王爷,就要被流放到那个穷酸的旮旯里,也不知道日后还有没有传世佳作流出。
另外一人努嘴:“上头发话,局势已定,明王表现的不情不愿才是傻,而且明王后日大婚,听闻承恩公府的姑娘个个貌美,嘿嘿嘿。”
承恩公府。
原本随着大婚将近,府中气氛热闹,就连承恩公都从痛失钱财的郁闷中回神,整日笑呵呵的,难得对路知瑶露出几分关心。但明王封地的旨意传出,去的是鸟不拉屎的闽地,府里气氛变得诡异起来。
承恩公笑容变淡,去了闽地还有什么好处可捞的,给他寄山货?
原本府中羡慕嫉妒路知瑶能当亲王妃的其他姑娘,立马开始幸灾乐祸。
倒是路知瑶本人比较淡定,面对奚落不愠不怒,反而笑意盈盈地盯着对方,直到把对方看的羞愧万分,狼狈逃走。
圣旨下来前,林问就通过袁嬷嬷给路知瑶透露了封地一事,这让路知瑶大为感动,穷乡僻岭怕什么,就算是天涯海角也要跟随。